古代的读书人是北方人多还是南方人多?

有没有什么历史依据?
2025-02-23 13:01:1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古代,南方的读书人要比北方的多,主要是因为相比于北方,南方在较长一段时间是比较安稳的,而北方则肩负着抵御外族的重任,所以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上战场建功立业。南北方各有其功成名就的方法。

自唐朝以来,科举考试就成为了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促进了不同阶层的人口流动,相比于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汉朝的察举制,在选拔人才的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等,产生的人才也被叫做秀才,举人,进士,探花,状元等,这些人都是国家重要的后备人才。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每个读书人心目中的梦想,为此古代的读书人用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来实现这个理想。比如著名的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还有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等,都希望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身份。

宋代以后,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文化的中心也开始转变,在1300多年来的科举考试中,历朝历代的状元数量南方明显要比北方多,南方有近236人之多,而北方则只有120人。从唐朝开始起算,唐朝的南方状元有17人,北方有40人,这时候的经济中心还在北方。到了北宋,南方有23人,北方有28人,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南北方的差距已经开始缩小了。这里南宋不做统计,因为南宋处于南方。到了明朝,南方的状元人数已经是78个,而北方则是11个了。差距成倍的拉开。清朝也是如此。

就连明仁宗也感慨说:“北人学问远不如南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人数的多少各朝各代都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

回答2:

看过一些古代影视剧的人都知道古代北方是陷入门派地盘的争夺,崇尚习武;而南方人则比较安定,都想通过读书考取功名,进入朝廷当官。

回答3:

这个应该要看具体的时期吧,像做开始的时候,南方大部分地区都还未开发,肯定是北方多一些。后来的话读书人应该是南方比较多了,北方更崇尚武力。

回答4:

不是一直都说中原武将嘛,应该是南方崇文,北方尚武吧,所以读书人还是南方人更多一些。

回答5:

应该是南方读书人比较多,因为南方比较富足,而北方就比较贫穷,也可能是因为地理环境,北方人擅长习武,南方人擅长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