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人物,为什么其学生韩非子成为了法家

2025-04-02 15:06:2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主张君主应当执术无刑,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所以理论称为“术”。商鞅的理论称为“法”。这两种理论统称“刑名”,所以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指韩非的理论与黄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华,清简无为,君臣自正),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子毕竟出身于公族,霸王之术对韩非而言更符合现实。而儒家的思想在当时肯定不适合当时的政治环境,战国时期大家追求的是土地,人口,需要国家强盛,无论什么手段,而儒家确实要恢复礼制,只能被抛弃。所以韩非子虽然出身儒家最后却偏向了法家并成为代表者。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之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所以韩非子和荀子在人性恶论上是有共同出发点的,只是各自处理的方式又不一样的。

回答2:

那你也不能想着别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