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全国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4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91.4亿元;5年内在全国各地开工建设的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重大建设项目为中心的825个工业企业,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了一批比较强大的骨干;一些中国过去没有的重要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新式机床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和矿山设备制造、高级合金钢和重要有色金属冶炼等,都在这期间建立起来。同时,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84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6%,平均每年增长18.4%,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14.7%的速度;农业副业总产值达604亿元,比1952年增长24.7%,平均每年增长4.5%,也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4.3%的速度。在上述基础上,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5年内,全国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提高22.
9%,职工的实际工资增长30.3%,农民的收入增长20%左右。
1、在建国初期工业化水平很低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第一个五年计划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是客观现实的必然选择,应该说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里程碑。
2、“一五”计划不仅在实践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启迪。比如,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建设方针。党和政府对经济建设的有利条件与实际困难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正确估量,明确提出既要反对右的保守主义,又要反对“左”的冒险主义。就是说,既要加速工业的发展,保持相当的建设规模,又不可以不顾财政力量、技术力量和设备供应的各种可能的客观条件,而任意地、无限制地去扩大建设规模。又比如,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并把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结合起来。搞好综合平衡,把重点建设与全面安排结合起来,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由于重工业的基础极其薄弱,生产水平相当低,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重点部署了钢铁、机械、电力、煤炭、化工等方面的建设,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了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再比如,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把发展生产与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调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建设的根本目的,但同时又指出,人民生活水平只能稳步地渐进地提高,必须注意扩大资金积累,以便建立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
3、当然,在看到成就和经验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又比如,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造成国家财政紧张;再比如,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