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海韵其中的女郎的象征意义是
一个向往自然、眷恋大海,却为大海吞没的年轻女郎的悲剧形象。
人生的诗化与诗化的人生是徐志摩特有的魅力。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眷念大前迟海却为大海所吞没的年轻女郎这一诗化的悲剧形象,她激起了诗人心海的波猜野浪,我们从诗歌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心灵的矛盾与思想的苦闷。
诗中单纯而又执著的眷恋大海的女郎,将大海看得富有诗情画意,对生活充满了浪漫的热情与美妙幻想,绝然不去理会“回家”的呼唤和担忧的叮咛。夜幕降临,大海震怒,无情地吞没了女郎。这位痴情、单纯、幼稚的理想主义追求者,哪里懂得大海的凶险,这位要学着“一个海鸥没海波”、要与海波搏击、天真地幻想着“海波他不来吞我”的女郎,最终被她所眷恋的大海无情地吞没了,沙滩上空余“女郎,在哪里,女郎”的凄婉的呼唤与悲伤的慨叹。
《海韵》写的是诗人的困惑与彷徨,诗中的浪漫女郎与呼唤女郎回家的那个人,都是徐志摩自己。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1926年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一生曾多次游历欧美等国,归国后曾在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1931年11月19日在济穗悔喊南附近因飞机失事身亡。
在《海韵》里,单身女郎并不要或可以不必谈历包含生活意味、道德承诺、伦理意愿,她既不像刘兰芝也不像花木兰,也不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某一个”,她只是一种现代生活中的“可能”,因此,这个她的徘徊、歌唱、婆娑、被淹和消失,只不过是“可能发生的行为过程的放大。”这正是《海韵》的全新之处。女郎、大海和女郎在大海边的行为事件都由于是悬置的精神现状的象征而显得格外逼迫、苍茫。由于象征,叙述闷液语言能指的意义无限扩张,整首诗远远超出了传统叙述诗的诗意表达。虽蚂侍物然《海韵》的语言相当简洁单纯,其包容的蕴含、宽度和复杂性却可以在阅读中反复被体验、领悟。
象征着爱情,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