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兵车行》: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重赋》记述: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厥初妨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诗经》
诗经中《小雅·大田》篇云:“有龠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是对商代的井田制予以褒扬的诗篇。
《酬诸公见过》
唐朝诗人王维在《酬诸公见过》一诗中写道“屏居蓝田,薄地躬耕。岁晏输税,以奉粢盛。”这首诗是作者于天宝九、十年居母丧时,有朋友来辋川看望他而作的。在介绍自己的生活状态时,诗人表明自己辛勤躬耕,积极缴纳赋税,表明了诗人极强的税收遵从意识。
《浔阳陶氏别业》
唐朝诗人刘昚虚在《浔阳陶氏别业》中写道:“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景仰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并表示“愿守黍稷税”,反映出政治清明、生活富足的盛唐之风。
《东坡种花》
白居易酷爱种树栽花,并从中悟出为官之道。他在《东坡种花》一诗里写道:“养树既如此,养民亦何殊。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移此为郡政,庶几甿俗苏……”他把养民比作养树,认为救民之根,在于均平赋税,生动的反映了他治税养民的思想。
《五古·征秋税毕题郡南亭》
白居易的《五古·征秋税毕题郡南亭》中有“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税收的期待,即:朝廷不增加法定税额之外的负担,百姓不承担法定税额之外的更多辛劳。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赖仙芝王原秀才僧昙颖行全道士何宗一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
北宋文豪苏轼十分重视家教,绍圣二年(1095年)他作诗寄给远在宜兴的两个儿子苏迈和苏迨:“嬉戏趁时节,俯仰了此世。犹当洗业障,更作临水稧。寄书阳羡儿,并语长头弟。门户更努力,先期毕租税。”特别叮嘱他们早早缴纳租税,足见他对依法纳税的重视。
《田家四时》
宋朝郭祥正有诗:“田事今云休,官输亦已足。刈禾既盈囷,采薪又盈屋。牛羊各蕃衍,御冬多旨蓄。何以介眉寿,瓮中酒新熟。”叙述了农民干完农事,按时足额缴纳税赋后,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场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较强的税收遵从意识。
《代乡邻作插秧歌》
这是宋代陆游的诗,其中:“浸种二月初,插秧四月中。……日暮飞桨归,小市鼓冬冬。起居问尊老,勤俭教儿童。何人采此语,为我告相公。不必赐民租,但愿年屡丰。”描写了农民紧张劳动、心情愉快的乡村情景,表达了农民遵从纳税,但求年年丰收的良好愿望。
杜甫的《兵车行》: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元代王冕的《悲苦行》:前年鬻大女,去年卖小儿。皆因官税迫,非以饥所为。布衣磨尽草衣折,一冬幸喜无霜雪。今年老小不成群,赋税未知何所出。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重赋》记述: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厥初妨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