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打人,掐人,咬人和尖叫,如何应对

2024-11-14 11:29:0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2-6岁的孩子会出现这种特别调皮的行为,因为他还不了解基本是非,他是想通过各种特别的行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想让所有的人都关注他,这需要循序渐进的正面诱导他,可以通过小的故事来让他逐渐了解基本是非,减少摄入色素类零食和冷饮,因为科学证明色素和凉事可以使孩子多动,适当补锌补钙。

教育叛逆的孩子方法:
1、开放自我。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2、将心比心。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3、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孩子的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4、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5、分析说明。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6、不断试验。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7、实践体验。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俩散步,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真不容易啊。”  
8、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回答2:

打蚊子打出来的坏习惯打人
我们自然是很心疼,孩子在我们的言谈中感觉到,蚊子太可恶了,对蚊子产生了害怕的心理. 因为蚊子多,我们不得不晚上开始睡觉之前用电蚊拍把自己打死.我们浩浩荡荡的大行动,孩子都是看见了.他记在了心里.
我想他肯定会认为,蚊子把他给咬了,然后他就要打蚊子,儿子他对蚊子是极度的恐惧,看见蚊子他就害怕的过来找我们,说蚊子.我们就去打.因为是新手父母,我们又没有相关的教育孩子的知识.很简单的就去打蚊子了,把它打死了.
奶奶为了纠正孩子不害怕的心理,说,我们把它打死.每次都把飞飞蛾打死.并且拿给孩子看,说打死了,不要怕.
我想事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下来.最后,孩子恐惧,最好到认为,让我恐惧,就要打死它.
最后孩子出去,看见别的孩子玩儿玩具,他想玩儿,他就叫,然后就是打.
我儿子很喜欢我姐姐家的儿子,嘟嘟总是很喜欢大哥哥.但是哥哥并不喜欢跟他玩儿,不理嘟嘟,心情好了,跟他玩儿会儿,有时候,还跟儿子抢玩具.并且姐姐家的儿子有掐人的习惯,被儿子看到了.
这就是,为什么嘟嘟出去老是掐人的原因. 之前儿子老是喜欢跟爸爸玩儿咬的游戏,爸爸总是反应很激烈,说不好,不跟你玩儿了,嘟嘟偶尔就会跟爸爸玩儿上一次,爸爸每次都这样,儿子也没有停过,后来姐姐家儿子来了,他看见哥哥不跟他玩儿,就把哥哥咬了,刚好咬到了哥哥的伤口上,结果哥哥哭了,他忽然觉得很好玩儿. 他有时候就会玩儿这个游戏.在嘟嘟看来是具有因果关系的游戏,在大人看来就非常不好.
这次之后,他很明确就是把事情的因果关系联系起来,当他咬人的时候,他就嘴里说,"哭" 有的时候大人真是哭笑不得.
这就是咬人的原因
儿子学会尖叫,他到小区里面去,看见小孩子他就尖叫,小孩子吓得大哭,他觉得很好玩儿,以后每次人多,见到小孩子总是尖叫,嘴里还喊着"哭". 有时候他想玩儿一个很多人都玩儿的玩具,他也会尖叫,想把别人都吓跑.也就是说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尖叫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在找事件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当他咬人或者打人了,别的小朋友就哭了,或者疼,或者你做出特别激烈的反应。他认为这就是一个因果关系,所以他要不停的尝试。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当然,再孩子第一咬你玩得时候,估计你还觉得好玩儿,或者表情特别夸张,我相信有很多新手父母都会这样,这是人很自然的一个反应,这样孩子就已经觉得好玩儿,他就想继续玩儿这个游戏,并且还向跟别的见过的人玩儿同样的游戏。所以,如果孩子继续再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面无表情,不关注,慢慢他尝试过几次,觉得不怎么好玩儿就停了。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出去老是打人,或者咬人的习惯,如果打了小孩子,大人肯定要做点儿什么。但首先是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斥责自己的孩子或者打自己的孩子,以示说自己的孩子不好,表示道歉之类的,这样对你自己的孩子是相当不好的,他会认为你不爱他了,以后不会信任你了。 主要是如果孩子打了别人,你要去安慰被打得孩子,例如说: 宝宝你疼了,给你吹吹,不哭了.并且对家长表示道歉.没必要让孩子跟对方道歉,因为孩子还不明白他做错了. 然后告诉宝宝,这样不好,以后要跟小朋友友好,当他下次再要出手的时候,你立刻要抓住他的胳膊,说,"宝贝,你是要跟哥哥握一握手吗? " 然后让他跟小朋友握握手. 几次下来,你会发现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就是尖叫: 当孩子尖叫吓唬别的孩子的时候,你就干净把孩子抱开,告诉他那样不好.让他脱离环境.
另外,如果很多孩子都在玩儿玩具,他尖叫,想吓唬别的孩子,这个时候,就要告诉孩子,等别人玩完了再玩儿,排队,一个小时后再来. 老师说让孩子学会等待,将来孩子的人生会比不会等待的孩子人生更加成功.
我发现我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我相信很多新手父母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孩子每一个认为稍微危险的瞬间,都会大惊小怪.表情很惊讶,声音高八度,我现在觉得把孩子危险的因素平常就剔除,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孩子摔个屁股墩,无所谓.宝宝也认为无所谓.表现平和一些.
适当还应该跟孩子讲讲" 道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提到说, 给小板凳揉揉疼的孩子会比较有爱心. 有一个儿子从客厅跑过来,摔了一个跟头,要哭了,我再没有表现的特别惊讶,而是很平和的过去,问问他疼不疼,我给他吹吹,然后告诉他也要给地揉揉疼,我们一起来给地吹吹.

回答3: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