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抒情性是中国诗歌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源于汉字的审美特点,而且也是民族性格的体现,在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中这种本质特征不断积淀成型。因此,人们总以一种诗体的抒情性丰富与否来衡量这一诗体是否发达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十九首》应该代表着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也代表着五言诗的成熟。作为一种新兴诗体,五言诗到了汉代这里,抒情的功能已经相当发达了。因此,马茂元先生在《古诗十九首新探》中这样说:“在这短短十九篇里,不论一篇中的一个部分或一句,无往而不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