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制度在印度是如何产生的?全部印度人都有种姓吗?

2025-04-05 09:49: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许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一个种姓制度。它将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了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此外,还有一个位列种姓之外的庞大群体叫“达利特”,也就是所谓的贱民。那么问题来了,印度种姓制度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来自亚洲中部地区的古老游牧民族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并以征服了原来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原住民达罗毗荼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雅利安人创造了等级森严的瓦尔那制度,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种姓制度。

根据印度古代文献《梨俱吠陀》中的记载,创造之神梵天创造了原人普鲁沙,并用原人的身体创造出了四种不同等级的人类。原人的嘴产生了第一等级的“婆罗门”,他们负责掌管宗教文化和祭祀,享有最崇高的地位;原人的胳膊产生了第二等级的“刹帝利”,他们负责军事、战争以及管理国家;原人的大腿产生了第三等级的“吠舍”,他们是普通的平民,从事农、牧、工、商等职业;原人的双足产生了第四等级的“首陀罗”,他们是社会的底层,从事各种重体力劳动,不享有任何政治权利。至于被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的贱民“达利特”,则被视为是“不可接触者”,位于贱民这一群体的大多是原先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当地原住民。

印度种姓制度在名义上是4种,即4瓦尔那制度。可随着时代的变化,每个种姓内部又衍生出了许多亚种姓,即阇提。比如印度北部有一个叫“卡亚斯塔”的亚种姓(阇提),但这个种姓又属于婆罗门。此外,种姓制度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后,职业特征也不再那么泾渭分明,婆罗门中当兵或经商的大有人在,刹帝利中务农者也比比皆是。而且像现代社会许多新出现的职业则根本无法划分到4瓦尔那等级制度中的任何一种。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印度人都受种姓制度的束缚。印度历史就是一部前赴后继的征服史,原先占据印度南亚次大陆的民族、部落被后来者征服与奴役,后来者又被更后来者征服与奴役。种姓制度是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在印度拥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后来的许多征服者是穆斯林而并不信奉印度教,因此印度穆斯林不属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中的任何一个等级。

伊斯兰教有一个教义是只要入了教,大家都是穆斯林。穆斯林的意思就是兄弟,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当伊斯兰教在印度站稳脚跟后,不少生活在最底层,且对印度教没那么虔诚的教徒选择了改换门庭皈依伊斯兰教。然而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按理说穆斯林应该人人平等,可是印度穆斯林却又以潜规则的形式衍生出了“类种姓”。当初的穆斯林征服者及其后裔被称为“阿什拉夫”,属于高种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印度超级巨星阿米尔·汗;原先印度教的中高种姓皈依者被称为“阿吉拉夫”;原先贱民皈依者被称为“阿贾尔”。当然,穆斯林的教义是人人平等,所以印度穆斯林并不承认等级的存在,“类种姓”只是作为潜规则而被许多人默认。

印度种姓制度虽然有严格的血统壁垒,但也并非不可逾越。比如高种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种姓的女子为妻,这被称为顺婚,低种姓女方家庭可以借此提高社会地位。但是,高种姓女子则绝对不可以嫁给低种姓男子,这被称为逆婚。比如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祖先是印度北部的婆罗门,历来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可是尼赫鲁的独生女英迪拉却与异教拜火教家庭出身的费罗兹结婚。如此一来,英迪拉和费罗兹所生的子女将世世代代成为贱民,会被印度人视为“不可接触者”。好在关键时刻印度国父“圣雄”甘地出面,将自己的甘地姓氏赠给了他们。因此,印度最大的政治家族——甘地家族,其实是尼赫鲁的后裔,而并非甘地的后裔。

自从印度独立后,种姓制度就在法律上被正式废除。然而留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的“顽疾”却至今仍难以彻底改变。

回答2:

印度的种姓制度最早是从印度教神话传说中产生的,印度古文献《梨俱吠陀》中宣称印度人的种姓等级是由创造之神梵天创立的,是凡人所不可逾越的。但实际上并非所有印度人都受种姓制度的束缚,比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印度穆斯林在传统上就被认为“没有种姓”。

回答3:

印度的种姓制度主要是因为雅利安人的入侵,雅利安人制造和监督种族制度的实行,并非全部的印度人都有种性,有些人也不受种姓制度的限制。

回答4:

是在长期的压迫过程代表形成的,全部的印度人都有的,这其实也是一种糟粕

回答5:

并不是全部印度人都有种姓,外来入侵者创造了印度教,把人分为了四个等级,没有种姓的人地位是最低下的,是古印度的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