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了,如何逃生?如题 谢谢了

2024-11-17 18:37:0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很多的,你搜索“三防知识”里面都有

随便举例如下

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核武器爆炸后能产生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等五种。

对核武器袭击所采取的防御措施。核防护大致可分为核爆炸瞬时效应防护和放谢性沾染防护两大类。(1)核爆炸瞬时效应防护。人员对核爆炸后几十秒内气杀伤破坏作用的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电磁脉冲等瞬时效应的防护,主要是利用工事进行掩蔽。永久工事的防护效果最好,野战工事的效果也不错。山洞、土坑、沟渠、涵洞等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在开阔地面上的人员,当发现核爆闪光时,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可减轻伤害。装甲车辆乘员,可利用车体进行防护。武器装备和其它军用物资的防护,主要是利用工事和地形、地物加以掩蔽。利用坚固、耐热的护罩或护套等遮盖,或者涂刷防火涂料、白灰浆和泥土等,亦有防护作用。对于电子器材,采用气蔽、接地和增加保护装置等措施,可防护核电磁脉冲的破坏;(2)放射性沾染防护。主要措施有:在核袭击后,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对人员活动的地区进行辐射侦察,查明沾染区情况;人员要力求避开在沾染区或高照射量率的地区行动;人员通过沾染区时尽量乘坐车辆,在沾染区作业时要尽量缩短时间;充分利用工事、建筑物和山洞等气蔽物进行防护;及时穿戴个人防护器材,防止人体受沾染;对撤离沾染区的人员和武器装备等,进行沾染检查;受染人员及其随身携带物品,在撤离沾染区后,要尽快进行洗消,以消除沾染;进入沾染区执行任务的人员,可服用抗辐射药,以减少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存留量。当敌方实施核袭击时,及时采取上述防护措施,可以减轻人员伤亡和武器装备及其它军用物资的损失。

(一)人员对核武器的防护
  核武器又叫原子武器,它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一般泛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核武器对人员的杀伤破坏作用,是由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四种杀伤因素造成的。人员受到一种杀伤因素的伤害叫单一伤,受两种以上杀伤因素的伤害叫复合伤。当敌人使用核武器时,人员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对冲击波、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的防护
  由于冲击波、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持续时间非常短,所以,它们也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对瞬时杀伤破坏因素的防护主要是:
  当人员处于具有密闭、滤毒通风设备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先行隔绝,再根据情况进行滤毒通风或清洁通风。在隔-绝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吸烟,少用或不用明火照明,以减少工事内氧气的消耗。当人员处于不密闭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用手指、棉球等堵住耳孔,以防鼓膜损伤。当人员隐蔽在露天工事内时,发现爆炸后,人员应卧倒在工事底部,闭眼、闭嘴,腹部微收,两手交叉垫于胸下。两肘前伸,使两大臂遮掩面部,避免或减少光辐射对暴露皮肤的伤害。在单人掩体内的人员可蹲下,姿势尽量低下,可用两手堵塞耳孔。
  当人员来不及进入工事时,发现闪光后,应迅速利用就近地形地物卧倒(与露天工事内的卧倒动作相同)。卧倒的方向依核武器爆炸的方向和地形地物的特点而定。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背向爆心卧倒。当地形地物较小时,应对向爆心卧倒,以重点保护头部。在室内来不及外出隐蔽的人员,应避开门、窗,在屋脚或靠墙的床下、桌子下卧倒,以避免间接伤害。正在行驶的车辆,发现闪光后,应立即停车,车上人员最好在车上卧倒,不能卧倒的人员姿势要尽量底,并把紧车厢或把手。
  2 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当人员在沾染区内时,为减轻放射性沾染的伤害,应及时戴上防护面具或口罩,也可用毛巾捂住口鼻;穿上防护靴套,或将裤腿、袖口扎紧,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就便器材把暴露的皮肤遮盖起来;避免随便接触受染物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尽量减少在沾染区的停留时间,当人员通过沾染区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开高照射率地区,并快速通过。
  当人员离开沾染区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沾染,首先,利用扫帚、树枝等自行或相互扫刷、拍打,清除服装上的放射性灰尘。扫刷、拍打时,人要站在上风方向。然后脱去面具或口罩,漱口、擤鼻,并用水和肥皂擦洗身体的暴露部分。缺水时,可用毛巾、手绢等擦拭,擦一次,折叠一次。
在条件许可时,应用淋浴的方法冲洗,也可在未受沾染的江河中洗澡,进行全身洗消。受染服装用清水、肥皂水洗涤效果更好。
  洗后要进行沾染检查,低于允许标准的方可离去。无仪器检查时,要注意对暴露和易存积尘垢的部位(如耳、鼻等)多洗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