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大运河修建的目的,中心城市,起止地点和作用是什么

2025-02-23 15:57: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修建目的:沟通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统治,便于隋炀帝巡游。
中心城市:洛阳
起止点:涿郡,杭州
作用:逼反了当时人民,促进了后世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望采纳

回答2:

目的:沟通南北经济,便于皇帝出游。
在位皇帝:隋炀帝
三点:余杭(今杭州)、洛阳、涿郡(今北京),中心是洛阳;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作用:沟通了南北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便利了交通。

回答3:

隋代大运河是指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运河的统称。邗沟和江南运河在隋以前就有,隋主要是修了永济渠和通济渠。永济渠指河北境内一段,通济渠指河南到盱眙段,邗沟指扬州到淮河段,江南运河指杭州到苏州段。主要作用是为了将南方的粮食、盐运到北方,将北方的毛皮等运到南方。隋的皇帝是有作为的,唐的强大是建立在隋的基础上的。

回答4: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610年竣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隋代统一中国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发展江淮漕运,增强北方边防力量,从公元584年(隋文帝开皇四年)到公元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20余年之间,充分利用了过去开的运河和天然河流,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并重修了江南运河,终于凿成和疏通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河北涿郡、南达浙江余杭的大运河。唐代的运河基本上是沿用了隋代大运河的体系,只是作了局部的变更和整修。所以后人有“隋朝开河,唐宋受益”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