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考虑是缺锌引起的症状,我建议带孩子去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查,以便对症治疗,多吃蔬菜水果鸡蛋牛奶,加强锻炼。
甲周倒刺大多与缺乏维生素无关缺乏维生素确实会引起皮肤问题,如脂溢性皮炎、毛囊过度角化、皮肤干裂等,但手指长倒刺大多数和缺乏维生素无关,而是与皮肤干燥、全身代谢有关。
指甲末端的角质层会不断累积、增厚,当角质层角化过度,没有得到护理时,皮肤边缘部分就容易干燥开裂,微小的裂纹被摩擦增大,于是就出现倒刺。如果气候干燥,水分丢失过多,指甲角质层容易干裂,更易出现倒刺。
若只是单纯的甲周倒刺,多数都只是局部皮肤异常,而非全身性疾病的反映,并不是缺乏维生素导致的。
事实上,如果身体确实是缺乏维生素,那么不仅会出现皮肤问题,还会伴有其他症状。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眼部及视力异常,可导致夜盲、结膜和角膜干燥病、干眼病等;缺乏B族维生素会引起神经系统异常。
长倒刺不是小事,随意撕扯很危险
长了倒刺,不少人都会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撕掉它。但“倒刺”只是皮肤浅表层的损伤,本不足为患,但随意撕掉它,往往造成倒刺的进一步撕裂,其结果是越撕越大,越撕越深,进而引发皮肤炎症。如若不小心撕出一条大创口,不仅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甚至可能导致甲沟炎等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甲下脓肿和脓性指尖炎,前者要拔甲,后者要切开指尖引流排脓才能治愈。
那么,长了倒刺应该如何处理呢?最好先用温水浸泡有倒刺的手5分钟左右,等指甲及周围的皮肤变得柔软后,再用指甲钳从倒刺根部整齐地剪掉。
多搓双手能一定程度上避免长倒刺
其实预防倒刺最重要的是避免皮肤干燥,不要经常用肥皂、洗涤剂等洗手。由于倒刺大多是角质层过于干燥而发生分离导致的,而角质层表面有一层皮脂,是皮肤的天然保湿剂,可以减少角质层水分蒸发,使角质层和下面的皮肤紧密贴合在一起,常用肥皂、洗涤剂等洗手会祛除皮肤表面的皮脂,令角质层失去保护,出现干燥和剥离。
咬指甲分两种:
一种是儿童3~8岁都有可能发生,普遍是口欲期,不是缺少微量元素的表现(个别意外)
另一种是大人的(泛指其他事态的发生)是心理的紧张,比如说你考试时很紧张有可能你会吮指甲或咬指甲,其他事态的紧张也会导致,最根源的原因还是压力大,需要放松心情,自然而然地就会缓解甚至消失。
若还不能改变,则是缺铁、钙的表现(从正常饮食中获取)
造成咬指甲的原因
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孩子表现为反复咬指甲。轻者仅啃咬指甲,严重者可将每个指甲咬坏,甚至咬坏指甲周围的皮肤,少数小儿还咬脚趾甲。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状顽固者夜间也出现咬指甲行为。
咬指甲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要消除造成小儿紧张的一切因素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父母对患儿以鼓励为主耐心说服教育,调动患儿克服不良习惯的积极性。多让小儿参加娱乐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当孩子出现咬指甲时,家长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讲故事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经常修剪指甲。用苦味或辣味剂涂搽指甲等强制方法效果差。频繁出现可到医院进行矫正,行为矫治疗法如强化济、消退法、厌恶法等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由医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设计出行为治疗方案,由家长协助实施,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的效果取决于医生、家长和患儿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并要持之以恒。
维生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