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基层地勘单位地质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浅析

2025-03-28 09:02:3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程永平1王露莹2占素环3

(1. 河南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2.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3. 河南省经贸工程技术学校)

摘 要 文章通过对基层单位地质档案工作受到市场经济浪潮冲击及信息化技术的挑战,存在着领导不重视,地位低;档案收集难,质量没有保证;馆藏无特色,杂乱无章;缺少现代化设备设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档案科研工作难以进行等不利因素,提出基层地质档案工作突破瓶颈束缚的途径。

关键词 基层单位 地质档案 问题 措施

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迅猛发展,地质档案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地质科技、地质找矿等工作对档案类信息需求量也急剧增加,使地质行业档案机构的社会认知度也不断增强。但基层单位地质档案工作的弱势也更加突出,且多种因素使其成为阻碍地质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如何发挥好基层单位地质档案工作对地质事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基础服务作用,使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突破瓶颈束缚,促进地质档案事业健康、蓬勃、稳固发展,是地质档案机构所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

1 制约因素分析

1.1 领导不重视,地位低

多年来,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使基层地勘单位工作性质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了深刻的改变,促使基层单位各级领导忙于抓经济工作,经常同项目资金打交道,地质档案工作在领导心目中没有位置,嘴上说起来重要,实际做起来次要,结果忙起来不要。现在诸多基层单位都是企业化管理,实行效益工资制,而作为服务性质的基层地质档案工作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其自身地位、工作性质、外部环境等弱势因素,使得档案人员见人矮三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基层单位档案人员变换频繁,走马灯似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不强,惰性严重,缺乏上进心,无工作激情,严重制约了地质档案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的档案人员不熟悉上级文件规定,档案业务生疏,档案工作的开展完全靠老同志帮带,凭经验摸索,岗位中自学等方式进行,档案基础工作开展艰难,无法适应地质档案工作发展需求。

1.2 档案收集难,质量没有保证

基层单位大部分项目原始资料不能及时整理归档,散存于技术人员手中。部分技术人员一个项目结束后,档案资料随便一放,又开始了另一个项目的工作。甚至一个项目还没结束,又接着干新的项目,档案资料无法及时归档;即使归档的资料也不全。同时,有几个单位协作完成的项目,各承担单位的资料也不能很好地归档,使得主持单位的档案无法完整齐全。许多市场项目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没有开展野外工作,直接编造数据写报告,档案资料严重失真。

1.3 馆藏无特色,杂乱无章

基层地勘单位机构及职能随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着,使得产生的档案主体有很大的不同,所产生的档案具有广泛性、复杂性。档案的内容呈现出多样性,如有国家出资的项目所形成的资料,也有地方政府及集团公司出资项目产生的资料;有个人及私有公司项目产生的资料,还有省外及国外项目产生的资料;既有地质勘查项目资料,又有工程施工项目资料,更有驾校、工厂等产生的档案资料。因此,基层单位馆藏门类杂,特色不明显,没有精品,无法寻找珍品。

1.4 缺少现代化设备

进入 21 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行业影响颇大,也给地质档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由于资金所限,信息化所需软硬件设施奇缺,必备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都没有。档案自动化管理的基础十分薄弱,大部分档案没有建立计算机检索目录,少数虽建立了机读目录也很不规范。无法实现现代化管理,许多新型载体无法接收及提供利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地质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

1.5 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以人为本是事业的精髓。但基层单位地质档案人员文化程度整体偏低,真正学过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寥寥无几,加上知识更新迟缓,从而导致基层单位档案专业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既懂档案业务,又懂地质专业知识,还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基层单位档案部门种种原因所致,复合型人才奇缺,严重阻碍了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1.6 档案科研工作难以开展

基层单位地质档案科研工作是当前最大的薄弱环节。一个单位的科研工作展示出其全面的实力。搞档案科学研究,需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高素质的人才实力,丰富的馆藏实力等。同时既要有理论实力,又要有实践经验。一方面,基层单位不具备档案科研实力;另一方面,档案科研机构及上级部门研制出的科研成果,在基层单位无法推广使用。

2 突破瓶颈的途径

2.1 提高站位,增强地质档案工作者的自信心

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人们对财富的认识有了根本性变化,信息资源代替了有形资产的受宠地位。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资源的增长,社会对信息资源的关注必将上升,新的信息资源需求群体必将出现,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这就无形中提升了基层单位地质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从而增加了基层单位地质档案工作者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事业感、成就感,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以此推动和促进基层单位地质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

2.2 实现现代化管理,建立档案服务中心

一方面,基层单位地质档案部门要积极创新管理理念,构筑起良好的现代化服务平台,这是激发基层单位地质档案工作生命活力的基本途径。基层单位地质档案机构应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综合、提炼、开发与利用,把档案信息资源转化成为生产力,要面向地质科研、地质找矿,提高基层单位地质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数字化、集成化及竞争观念和创新观念。

另一方面,建立起基层单位地质档案服务中心。使其成为专业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机构,成为各类用户及部门之间的对接桥梁和纽带,构成针对地质专业队伍用户群的地质档案资源共享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筑起基层单位地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使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3 强化基础支撑作用,打造复合型人才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要求基层单位地质档案人员应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且应掌握现代化技能。基层单位地质档案人员必须通过业务培训、自学等各种方式,提高业务素质。在人才使用上引进优胜劣汰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法,培养一批高素质、熟悉地质档案管理技术方法、了解地质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发展基层单位地质档案事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4 建设特色馆藏资源,注重地质档案库房环境

2.4.1 基层单位要进行特色收藏

基层单位地质档案机构要满足本行业读者群,应根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集中优势,重点建设特色资源馆藏。一是集中资金收集具有行业优势的地质档案信息。二是对现有馆藏档案资料进行深加工,打造出一批具有特色科学及文化品牌的精品地质档案。三是紧跟当前地质找矿新形势和重点地质课题,对国际学术领域的新观点、新思潮、新动向进行跟踪,随时提供完整的最新动态信息。

基层单位要把地质档案工作融入市场经济中,积极筹措资金,发展地质档案事业。地质档案成果应有偿使用,从这些使用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档案事业专项经费,还要向主管部门申请资金,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募捐资金。

2.4.2 基层单位地质档案部门是科研与文化的结合体,其环境设计的宗旨是向读者提供优雅、宁静、富

有科研及文化气息的境界

地质档案机构在服务过程中,既要注重每个人员自身的素质形象、服务形象,同时也要注重地质档案库房的环境。地质档案库房应整洁、美观、坚固,一尘不染,到达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潮、防尘、防高温、防光、防霉、防有害气体的“十防”标准。同时要做到:①不准在档案库区吸烟;②不准在办公区及档案库区使用电炉、取暖器;③不准擅自拉接电线;④不准带无关人员进入库区;⑤不准将档案带出库房和查阅室;⑥不准在消防通道上停车和堆放物品;⑦不准在库区和办公区堆放易燃易爆物品;⑧不准擅自移动消防设施设备。

2.5 开展档案科研工作,实现一体化管理及资源共享

2.5.1 地质档案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前人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后人进一步工作的基础

因此,基层单位档案部门要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地质档案科学研究工作,要组织档案人员参加专题技术培训,到科研单位学习。要培养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激发其智力资源的再创造,从而开拓其非档案专业知识的视野,锻炼他们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单位地质档案科学研究水平。

2.5.2 实现地质档案的一体化管理

基层单位要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的现有基础,对原始地质档案、成果地质档案、实物地质档案三者,实行综合管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形成综合优势。采用其他行业档案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总结吸取其他行业档案收集、汇交、整理、分类、编研等各项工作的实践经验,积极开展基层单位地质档案的各项工作,以推动基层单位地质档案事业的迅速发展。

2.5.3 基层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工作性质、读者需求,对地质档案资料进行整合,有特色、有重点地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

合理确定本单位信息资源的归属和流向,尽快建立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此外,各基层单位之间应互相交换目录、提供复制件等方式开展馆际交换,最大化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