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知名人物简介

2025-02-23 21:52: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邓承修(1841~1892)淡水人。官至鸿胪寺正卿等职。1889年寓居故乡时创崇雅书院(今惠阳崇雅中学前身,书院旧址仍在中学校内。)

廖仲恺(1887~1925)陈江镇鸭仔步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领袖。1903年结识孙中山。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积极追随者,协助孙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曾生(1910~1995)惠阳(今深圳坪山)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原中国共产党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书记。

叶挺(1896~1946)秋长镇周田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著名的军事家。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

叶亚来(1837~1885)又称叶德来,秋长镇周田村人。叶德来是他担任甲必丹(当地最高掌权人)时用的名字,也有人称他叶来。在由争夺锡矿利益引起的雪兰莪内战中,叶亚来三次光复吉隆坡。1873年至1880年间,叶亚来任吉隆坡地区行政首长,掌管吉隆坡政令,有“吉隆坡王”之称。

邓仲元(1886~1922)原籍嘉应(今梅州),7岁随父居惠阳淡水。原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任粤军参谋长时,多次缉获鸦片,其中一次缉获200多担。孙中山明令追赠陆军上将。《梅州市梅县区志》有传。

陈小春,(本名陈小臻),客家人,1967年7月8日出生于广东省惠州市惠 阳区淡水镇沙田村,中国香港男歌手、演员。1985年加入TVB舞蹈艺员训练班,先后担任组合豹小子、风火海的成员。1994年凭借电影《晚九朝五》获得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1996年起参演系列电影《古惑仔》,受到关注。1998年领衔主演金庸武侠剧《鹿鼎记》。

梁斗兴,梁斗兴扎根基层,忠于职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2012年7月19日,在广东省深入开展“三打两建”活动中,因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不幸因公殉职, 年仅49岁。梁斗兴多年工作在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第一线,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梁斗兴光荣殉 职后,被中国文明网推荐为“中国好人榜”人选,先后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追授为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中共广东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惠州市委追授为“模范共产党员”。

胡功平,男,1963年9月生,文化程度小学,惠阳区惠深运输实业发展公司出租车司机。他是平凡的计程车司 机,对工作认真负责,开的士14年来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他又是不平凡的,当见到两车追尾,导致油箱漏油并且已经着火的事故时,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冒着生 命危险,及时将小货车驾驶室里受伤被困的一对夫妻救出车外。生死一刻,他选择了危险,拯救了生命。2012年9月18日凌晨4时许,“咣”的一声,正在惠阳区淡水白云路南湖酒店旁红绿灯等候通行的一辆小货车,被一辆大型货柜车追尾,导致油箱漏油并着火。危急时刻,一旁的的哥胡功平冒险将小货车驾驶室里受伤的一对夫妻救出。这对夫妻脱险后不到5秒钟,小货车就爆炸了。

姜玉文,男,汉族,1963年9月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写作者,1983年开始写作诗歌、散文和杂文等中短篇文章;主要在“呼伦贝尔日报”、“中国网”、“人民网”、“散文网”和“红袖添香”等报刊和网站媒体发表自己的作品。该作者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主要是展现家乡的风光原貌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其大部分散文和杂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者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该作者现居惠阳,多次发表文章,宣传和赞扬惠州和惠阳,对提高惠阳及淡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一定作用。

刘思华, 男,大专文化,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人,现任中国贸易报办报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惠阳区人大代表、惠阳区政协常委、惠州市政协常委。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 创新企业行业副会长、中华爱国英才报效祖国活动组织委员会中华爱国国典编审委员会理事长、惠阳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惠阳区文联荣誉主席。

任振华 男,江苏宜兴人,汉族,1962年8月出生,东南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1986年6月参加工作,无党派人士。现任惠阳区政协副主席、惠阳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黄树正,男,汉族,生于1961年2月,惠州市惠阳区人,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研究生(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现任惠州市政府副市长。

黄秉维(1913.02.01——2000.12.08),广东惠阳人。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带头人。

1934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地理 学会理事长。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理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名誉通讯会员、国际山地学会顾问。获得1996年国际地理联合会特别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