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到底有没有用过空城计?

2025-04-21 22:44:5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文/格瓦拉同志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拜罗贯中生花妙笔所赐,诸葛亮巧施空城计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情节异常精彩,可谓妇孺皆知。故事的经过不再赘述,今天我们只讨论它的真伪问题,诸葛亮到底有没有用过空城计?如果没有,那么诸葛亮版“空城计”在历史上有没有原型?如果有的话,在哪里?

首先来谈一谈诸葛亮版“空城计”的真伪。其实依据史料记载,结合常识判断,我们很容易得出以下论断:诸葛亮根本没有用过“空城计”,即使有“空城计”,那也是别人的专利,跟诸葛亮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论断的理由如下:

首先,诸葛亮不是玩心理战的专家。众所周知,诸葛亮是治国理政的好手,但绝非优秀的军事统帅,其长处在于勤勉谨慎,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正是对他性格最精准的评语。诸葛亮不擅长设奇用险,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一点从他拒绝采用魏延奇袭长安的计谋可知。所以,以诸葛亮的一贯作风,空城计风险太大,一着不慎便会导致满盘皆输,不是他所能玩得起的。

其次,对手司马懿不在现场。根据史料分析,“空城计”发生在公元228年,此时与诸葛亮对峙的魏军大将是张?,而非司马懿。此时的司马懿刚好平定孟达的叛乱,驻守在宛城,跟西城远隔千里之遥,从空间距离上来看,完全不具备配合诸葛亮完成空城计的可能。

第三,论使诈,诸葛亮不是司马懿的对手。退一万步讲,就算诸葛亮真正的摆过空城计,就算司马懿千里迢迢跑过来配合演戏,这计策也同样玩不起来,原因无他,司马懿是个谋略极深的优秀统帅,论设险使诈,诸葛亮根本就不是对手。司马懿如果真率领15万大军攻打西城,那么他事前肯定是得到了确切的情报,有必胜的把握,绝不可能被一座空城吓倒。所以,诸葛亮的“空城计”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完全不可信。

其实“空城计”,说白了就是高明的心理战,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能准确分析对手的性格,在有把握能迷惑住对手的情况下,走的一着险棋。成功了,自然会成为史册中的佳话,可一旦失手,弄巧成拙,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我觉得,这计策其实是很多人都用过的,但成功者寥寥,仅有的几个成功案例背后一定是更多的失败案例。成功者总是踩着万千失败者的肩膀上位,这是一个残酷的常识。

不过,在史上确实有不少人用过“空城计”,但是以凶险性、娱乐性和精彩性来论,最贴近诸葛亮版“空城计”的,大概是以下两个版本。

一、唐朝张守?版。此版“空城计”载于《旧唐书?张守?传》,大致如下:公元727年,张守?负责修缮被吐蕃摧毁的瓜州城,工程刚开始便遭遇敌军的进攻。此时城中缺兵少将,但张守?却非常冷静,摆下一座“空城”,然后命人在城上摆酒席,歌舞作乐,会集将士饮宴。吐蕃军队见状,心生疑惑,终于不敢贸然攻城而退军。张守?在城上见吐蕃退去,立刻命军士追击,此时吐蕃兵并无斗志,大败逃奔。

在这则“空城计”中,具备必要的娱乐因素(在城上摆酒席,歌舞作乐,会集将士饮宴),但双方兵力是否极为悬殊并未点明,从张守?还有追击敌军的能力来看,他手下还是有相当兵力的,综合来看,不太符合诸葛亮版“空城计”。

二、五代南吴周本版。此版“空城计”载于《十国春秋?周本传》,后来被司马光选进《资治通鉴》。大致如下:公元918年,闽、楚、吴越三国联军二万人进攻南吴的信州城,此时的信州城守军人数“不满数百”,逆战不利,吴越兵将信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此时的信州刺史周本“启关,张虚幕于门内,召僚佐登城楼作乐宴饮,飞矢雨集,安坐不动。吴越疑有伏兵,中夜,解围去。”

从上段史料可以看出,首先是敌我兵力对比极为悬殊,而且情况非常危险(“飞矢雨集”),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周本依然能做到“召僚佐登城楼作乐宴饮”、“安坐不动”,实在是气定神闲,够大胆,够冷静。只有这一版,才最符合诸葛亮版“空城计”,换句话说,罗贯中最有可能把周本的“空城计”用到了诸葛亮身上,诸葛亮的“空城计”盗用的其实正是周本的专利!

回答2:

用过,但是当时对方中计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张合。三国演义里面说成是司马懿的原因是张合是猛将,中空城计不符合他的性格特征,所以人物就改成多疑的司马懿了

回答3:

也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