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兵技术的武器装备及其研制技术

2025-04-22 16:03: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60年代研制并大量装备部队的主战坦克,主要有美国M60、英国“酋长”、联邦德国“豹”Ⅰ、瑞典Strv103、法国AMX—30和苏联T—62等。这些主战坦克,武器系统分别采用了105毫米和120毫米线膛炮、115毫米滑膛炮,旋转稳定或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等新弹药,以及坦克炮双向稳定器、机电模拟式计算机、光学测距仪、红外夜间瞄准镜等组成的火控系统。
推进系统多采用大功率多种燃料增压发动机、动液式或机械式双功率流传动装置、高强度扭杆悬挂技术,有的开始采用液气悬挂技术。防护系统的车体和炮塔,仍用均质钢制造,但车体前部装甲倾角加大,有的车体采用整体铸造,装甲厚度分配趋于合理,铸造炮塔的流线型更好,主要部位的抗弹能力增强,加之广泛采用烟幕、灭火、三防等防护措施,提高了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坦克总体布置,开始出现了无炮塔结构的形式。70~90年代初出现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如苏联Т—72、T—80,美国M1A1,英国“挑战者”,联邦德国“豹”Ⅱ,日本90式和法国AMX“勒克莱尔”等,火炮口径增大到120或125毫米,采用高膛压和身管自紧技术,并采用高能量发射药、大长径比、钨或贫铀合金弹芯的脱壳穿甲弹,对均质钢装甲的垂直穿甲厚度可达500毫米。坦克火控系统多采用数字式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热像仪、瞄准线稳定的瞄准镜等技术,提高了坦克行进间射击的首发命中率,缩短了射击反应时间,增强了坦克的夜战能力。
现代反坦克武器的种类、质量、数量迅速增长,也促使了主战坦克的防护系统技术发生变革。各种类型复合装甲逐步取代主要部位的单一均质装甲,有的坦克采用了贫铀合金装甲或挂装反应装甲,显著地提高了抵御各种空心装药战斗部的能力。其他特种防护技术,如灭火抑爆、防红外侦察涂料等,应用更加广泛,使主战坦克仍具有较高的战场生存能力。随着坦克火力和防护能力的增强,坦克战斗全重进一步增大,多数达55吨以上。为了提高坦克越野行驶的快速性和灵活性,坦克单位功率提高到20千瓦/吨,发动机功率最大达1103千瓦,采用中冷高增压、超高增压柴油机技术和燃气轮机技术,并与带静液转向的动液传动装置、高比位能的机械式或液气式悬挂装置相匹配,使主战坦克的平均越野速度达50千米/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