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害怕宗人府?

2025-04-08 09:07: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清朝建立后也沿袭设有宗人府。那么,清朝宗人府又是干什么的呢?

宗人府的主要职责

平民百姓有九族,皇家也有九族。清朝自皇太极开始,规定了努尔哈赤的父亲,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宗室成员因腰束黄腰带而简称“黄带子”,黄带子是一群特殊的人群。

宗室成员必须要有人管辖,这时侯宗人府就应运而生。宗人府的主要职责就是记录和掌管皇家宗室嫡庶、名字、婚姻嫁娶、谥号、功劳罪过、安葬等事务。

宗人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宗令,往下依次左、右宗正、左、右宗人,每个职位都是一人担任,由宗室的亲王担任,官阶都为正一品。明朝的燕王朱棣就曾经担任过左宗人一职。

《明史》载:“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

整个宗人府从宗令正一品官开始,依次往下最低官阶也有正六品,共有二十四人左右。只是每个新皇上任,职位人数会有所增减,略有变动而已,大体方向是不变的。

宗人府制订有专门的律例,来约束皇家宗室成员。一共26条规定,叫做《宗人府侧例》。明面上虽然有律例约束皇朝宗室成员,但在制订上和执行力上都是比较宽松的。比如犯了笞杖罪,可以交罚银两来顶罪了事,严重一些可以圈禁几天了事。有时宗室成员在外打死了人,也可以折为圈禁一年半载了事。

总的来说,宗人府人对宗室人员是有袒护的意思,除非犯了谋反大罪,触犯了皇帝底线的,才有可能被关进宗人府严加看管,终身囚禁。

因为黄带子身份超然,慢慢养成了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歪风邪气。在嘉庆年间,有一个叫敏学的黄带子借酒撒泼,把一个卖地瓜的平民打了。

因为敏学当时没有戴黄腰带,所以很多人不知他真正身份,因此马上有人报了官。事情一闹大,嘉庆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正好也想借此打击一下越来越跋扈的宗室成员,杀杀歪风邪气,便下令刑部尚书秦承恩和宗人府宗一同协办此案。

当时宗人府宗令是仪亲王永璇,永璇为了避嫌不趟这浑水,刑部尚书秦承恩会错了嘉庆的意思,以为像以往一样会袒护皇族,于是指示刑部官员千方百计为敏学找理由开脱,只对敏学处以杖二十五,圈禁九个月,罚俸禄一年。嘉庆帝大怒,敏学仗势行凶,大大丢了皇家宗室的颜面,必须严惩不贷。

最终对敏学处罚如下:在宫门外重责四十大板,发配流放盛京,永远不许回京。另外刑部尚书秦承恩徇私枉法,降职为编修;就连宗人府宗令永璇也被罚俸三年。另外,嘉庆还以敏学为典型,一共查办了70户黄带子,都一起发配流放盛京。

古时侯但凡被发配流放的犯人,都是遣往一些苦寒极地,不死也会脱一层皮。这70户清朝宗室人员的的流放,又和一般的流放大大不同。盛京是清王朝的陪都,并不是什么苦寒之地,而且地方官员也在那里建造了一间大大的四合院,供这些黄带子们居住。说是流放,清朝政府还是照样好吃好喝供奉着他们。

清朝的妃子为什么对宗人府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清朝的后宫妃子只有慎刑司才有权力判罚,慎刑司隶属于内务府一个分支之一。所以,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说法,更谈不上闻之色变了。

皇帝的后宫就算表面多么太平,都是充满波谲诡异的地方,有时候得罪了人也不知道,终日活在明争暗斗之中,相对于慎刑司,后宫中的人心才是让人觉得害怕的所在。

后宫皇后的权力也蛮大,看哪个妃子不顺眼,可以滥用私刑,对妃子就地进行精神、肉体上的折磨和处罚,比如杖责、降级、罚跪等,而不需要经过皇帝或慎刑司批准。慈安当皇后,慈禧当贵妃时,慈安皇后就曾经以媚主之名杖责过慈禧。

综上所述,宗人府和妃子没有半毛钱关系,也没有闻之色变一说。清朝的宗人府掌管着皇家宗室的一切事务,明面上赏罚分明,实际上却是让礼部、刑部不能直接处罚、审判宗室成员,是一种变相的对皇家宗室的袒护;宗人府也是清朝统治阶层炫耀自身血统与众不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