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陈与义 古诗翻译

翻译全诗
2025-04-06 21:04: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寒食》原诗文】

寒食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

【注释】

  草草:指草率;不细致;马虎;简陋从事;做事不够仔细;不细致或不全面;慌乱。

  萧萧:1.形容马嘶鸣声。2.冷落凄清的样子。3.[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清尊:亦作“清樽”。亦作“清罇”。酒器。亦借指清酒。

【赏析】

  这首诗中充满着萧瑟、落寞之感。虽然春天的景色很美,鲜花纷纷开放,装扮着田野,村边柳树绽芽了。但是,由于作者客居在外,心景萧瑟,过节是草草了事,诗 人自己仿佛回到了洛阳的故园。但是,远处传来凄凉的笛声,诗人的心头充满了人生无奈的怅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对现实的不满,内心愁苦却无人理解、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颈联中的“空”和“忽”两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人看到花木繁荫的景象,想到家家寒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但自己客居在外,不免悲愁,只有突然传来的莺声让他感觉仿佛置身故乡。“客袂”后面着一“空”字,写出了客居孤单而又无可奈何的景况,而“忽”字,写出了瞬间失神怀念故土的情态。

全诗写出了寒食节独自一人客居他乡的落寞空虚,以及对故土的思念。本诗前四句叙事写景,因为是春天,树木长出浓荫,花光照着田野,绿柳围绕着村庄,但在这美景之中,却隐藏着不见烟火的寒食节景象,并引发诗人悲愁伤感的情绪,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范。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