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鞅变法以前,齐国、魏国、韩国、楚国、赵国基本都实行了变法,即使商鞅的变法还是学习的魏国李悝的变法思想。
只不过商鞅的变法更加彻底和极端,虽然奖励耕战取得了成效和战果,但是,是存在着极大缺陷的,所以,其他国家并不向秦国学习。
一、秦国的变法的优点和缺陷。
1、优点:通过变法,加强了法律制度;使各级管理机构尽职尽责,朝廷发布的命令能快速执行;各级官吏廉洁奉公,不敢有懈怠;民众顺从,各谋生业;达到了足食足兵。
荀子曾入秦,面见秦昭王,不被任用,按《荀子》记载:“ 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ǔ),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 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 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 无治者,古之朝也。故曰:佚而治,约而 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2、缺陷:用严刑酷法统治民众,实行白色恐怖,民众并不心服。秦国有强大的躯壳(qiao),但缺乏先进的政治思想灵魂,为秦国的继续发展埋下隐患。
从上古流传下来的的治理思想,被孔子系统整理后,形成了儒家的“仁政”政治思想,这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智慧结晶。秦国以法律治民,而缺失“仁政”政治文化思想。这就决定了秦国最终强大能够称霸并兼并诸侯,但是治理天下则不会长久的命运。
按《荀子》的话说:(虽然秦国治理井井有条)“却仍有所忧患。民、吏、士大夫、朝廷稳定了,但是它与王者的功名,还相差很远。这是何原因呢?这就是大概缺少儒者政治思想吧。纯粹地崇尚道义、任用贤人的,就能称王天下;道义和利益兼顾、贤人亲信并用的,就能称霸诸侯。这两者一样都没有,就会灭亡。这也是秦国的短处啊。”
二、严刑酷法,白色恐怖,只适用于秦民。用于六国之人则行不通。
秦国统治的本质是虐民。按荀子的话说,就是“秦国的君主,他使民众谋生的道路很狭窄、生活很穷窘,他使用民众残酷严厉,用权势威逼他们作战,用穷困使他们生计艰难而只能去作战,用奖赏使他们习惯于作战,用刑罚强迫他们去作战,使国内的民众向君主求取利禄的办法,除了作战就没有别的途径;使民众穷困后再使用他们,得胜后再给他们记功,对功劳的奖赏随着功劳而增长,得到五个敌人士兵的首级就可以役使本乡的五户人家。
假如把这种统治方法移植到六国民众身上,后来秦始皇的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会逼迫民众造反的。
其原因就是六国民众的思想文化水平普遍比秦国人高,儒家传统的”仁政“思想已经根植于民众的心中,民众会以这个”仁政“标准来衡量统治者的正义与否,假如他们判断为不正义,遇到机会,民众就会起义反抗。
而秦国人自来被视作夷狄一类,大概就源于其思想文化水平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被统治者用严刑酷法,强制压服一百多年,已经习惯了生活在高压之下,而不敢反抗。
三、假如六国能参考秦国的法制经验,又以儒家的”仁政“思想作为国家的治理理念,两相结合,取长补短,就能创造出一个新型的管理模式。
但是,六国诸侯、贵族已经腐败,不用说当时没有这样的治理人才,即使有也不会使用。
战国前期,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其他诸侯不效仿原因,这是由于商鞅变法会触及到很多贵族的利益,统治者不敢轻易效仿,害怕朝政不稳。
其他诸侯国之所以不效仿是因为这种方法太过于冒险。而且其他诸侯国内贵族势力很强大。
秦国土地多,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分给有功的士兵,其他诸侯领土较小,才没有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