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又称秦庄王),第二位太上皇是汉高帝刘邦之父刘太公,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未曾为帝王,而被尊为太上皇的人。最后一位太上皇是乾隆帝。除了部分被以武力逐离帝位的皇帝以外,一般内禅皇帝大都能得到太上皇之号。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追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但这不过是有太上皇称号的开始。
真正做了太上皇的,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位。
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败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每当朝会,皇帝一到,百官山呼,依次奉贺。在起兵前只做过亭长(管理十里地方的小官)的刘邦,此时也摆起了天下至尊的架子。不过,有一件事却有损他的皇帝尊严。那就是碍于封建的孝道,刘邦在家中对自己的父亲刘太公,“五日一朝(看望)”,而且要拜见,“如家人父子礼”。太公的管家觉得不妥,对太公说:现在皇帝虽然是您的儿子,但却是天下万民之主;您尽管是皇帝的父亲,可也还是个臣子,怎么能让皇帝拜见臣子呢?这样下去,皇帝就失去了权威。太公认为这话不错,等到刘邦再来看望时,就恭敬地拿着扫帚站到门口,又向后倒退,好像奴仆迎接主人。刘邦见状吃了一惊,急忙搀扶太公。太公于是把管家讲的道理说了一遍。刘邦听了自然高兴,便重赏管家,尊太公为太上皇。
后代的太上皇,倒不一定都是做皇帝的儿子尊奉的。有的是主动传位于太子;有的是在形势逼迫下,不得不给儿子让位。他们的境遇也很不一样,有的仍牢握权柄,操纵朝政;有的颐养天年,悠哉游哉;还有的被软禁起来,与囚徒无异。
太上皇,简称上皇,是东亚国家于实行君主制时期,一种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内禅的皇帝,且退位皇帝和现任皇帝系同一政权的元首。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异人,第二位太上皇是汉高帝刘邦之父刘太公,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未曾为帝王,而被尊为太上皇的人。最后一位太上皇是乾隆帝。除了部分被以武力逐离帝位的皇帝以外,一般内禅皇帝大都能得到太上皇之号。
秦庄襄王,异人被秦始皇追尊为太上皇,这应该是第一个,但那时异人已经死了。因此也有说刘邦追称他爹刘太公为太上皇,那时刘太公还活着,所以说他是第一个太上皇。
对于皇权的争夺一直是很残酷的,作为失败者往往都是死于非命,极少有能安度余生,从秦始皇起确立皇权政治后,直到唐宋才陆续出现了权力的退出者的文明对待,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应该是唐高祖李渊,当然如果从三皇五帝的禅让开始,已知的可以算上尧舜禹中的尧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