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之际的北方文宗评价李商隐:“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做郑笺。”李商隐的诗被人称为西昆体,大家都很喜欢他的诗,但是太晦涩难懂,人们希望有人能给李商隐的诗作笺注,就像郑玄为毛诗做笺注一样。这句诗也反映了李商隐的诗确实太难读了。但是为什么难读还受到人喜欢呢?其实理由很简单,就是文笔华丽,能够引起人的共鸣。
我们喜欢诗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最低的层次,就是诗句对仗工整,朗朗上口,不要小看这一层次,很多人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是这一层次。我们看李商隐的锦瑟,我们不理解诗句的含义,光看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就能感受到中国文字之美和运用的意向奇特,句中的韵律之美就已经让我们陶醉了。
中等层次,就是诗句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此情可待成回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单单这一句让多少人回忆起自己年少懵懂时候的状态,让许多人对自己失去感情的惋惜用这一诗句表达出来。李商隐个人的经历让他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朦胧与忧愁,李商隐不仅仅是写一个普通的句子,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都浓缩在里面,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必然会找到一种慰藉。
最高的层次,就是理解这首诗已经超越了本身诗歌的范畴。王国维人生的三境界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关于锦瑟有很多说法:悼亡、自叹身世、怀念初恋。不管哪一种,其他的几种都变成了超越是本身范畴的理解。
锦瑟不仅是唐代律诗的代表,也是唐诗之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我们不用刻意去理解诗中的隐喻,就像陶渊明一样“不求甚解”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网友1:这首诗很多人讲解,但个人认为大多数都是对其中典故掌握不透而给人以前面之解。
五十弦翻塞外声,说明五十弦是存在的。人生如弦,艰辛潦倒,此处实指五十岁或者虚指都可以,总之不如意。一弦一柱说明华年都在弦上柱里,如同流水之于人生,不堪回首。
庄周梦蝶是对人生似真似幻的感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回想前尘确实如梦似幻,难辨真假。这是从华年承接而来对人生的一种迷惑的反问,更是真假不知何处辩的无奈和凄惶。但是,即便如此,作者仍坚持内心的不舍,如望帝一般,杜鹃半夜犹啼血,为何?因为那些不舍,那些华年里、似真似幻里的内心不舍和坚持!
坚持是什么?是沧海明月,是曾经的暖玉生烟。曾经,鲛泪以对明月的凄苦相思;曾经蓝田玉暖的朦胧约若;这两者都是作者曾经的感情状态和触手可及。而如今,所有的坚守如同庄周梦蝶一样不知真假;可作者曾坚守的半夜啼血,是不是已经成了追忆?曾经氤氲朦胧的美好,是不是都化作了而今的一声叹息?
所以,作者在最后发出怅惘而极悲的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篇起承转合十分自然,不需要去看背景,也不需要去过度解读典故的真假,只要掌握了典故的本质,加上了解排章布局的手法,这首诗很好理解。
网友2:李商隐的一身就一个字惨。其诗也是凄凉著称。
就拿锦瑟来讲,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到底是思念亡妻,还是后悔当时?这个当时是夫妻生活?还是特指其事?
前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在唐代并无此种,只有上古才有。或者是弦断而成。一弦一柱当属夫及妻的华年生活。联系五十弦,就是断的意思。
紧接着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是两个典故。庄生与蝴蝶已不能分别,爱上了自由自在的蝴蝶。这是自由的象征,可李商隐自由吗?他的婚姻生活给他带来的是什么?反正不好,他需要自由,从新选择自由。望帝春心托杜鹃就不太好讲了。这个如果是夫妻之间的比喻,那李商隐就是悲催的了。想了解就去百度下这个典故。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也是两个典故。没作深究。有兴趣可以看看。
总体来说:李的政治婚姻给他以枷锁,让其贴上了政治标签。从而让其在仕途上很难发展。牛李党争可把李害惨了。当然,李的选择也有问题。
更有甚者说:李商隐的妻子跑了,生死不知。而李只能默默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