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轮胎有个小裂纹,还能用吗?

2025-04-23 16:57:5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能。

轮胎上出现了小的裂纹,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些龟裂,有的修车师傅说没事,因为它是在胎面上的,所谓胎面,也就是轮胎接触地面的地方,一般的轮胎寿命为五年,三年以上就会产生细小裂纹,只要花纹深度较浅就可以不用更换。

轮胎使用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在更换购买新轮胎的时候选择与自己之前型号尺寸一样的轮胎都是没问题的,但我建议你在选择轮胎的时候还要注意所选轮胎的类型,目前个轮胎企业生产的轮胎主要分为,运动型轮胎、冬季轮胎、全天候四驱轮胎等。我们一般就选择全天候轮胎就可以。

胎面上的橡胶钉和磨损标记不会很容易的扯下来,用硬物在胎面上轻微的划过,新胎不会留下划痕。

回答2:

如果面积较大,再加上裂纹过长、过深,并且快要伤及胎体,尤其裂纹出现在胎侧或排水沟位置,这种情况必须要尽快进行更换。因为胎侧是轮胎最脆弱的部位,继续行驶下去很有可能出现爆胎等情况。

不管如何,轮胎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部分之一,车主有必要对轮胎定期维护,裂纹、鼓包都是轮胎需要更换的前兆。日常行驶中,车主应留意每个轮胎的气压,避免原地打方向、撞击路肩、蹭胎壁等坏习惯。

轮胎的发展史:

汽车的诞生与发展是世界科技进度的伟大成果,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足迹,使人类从马车时代迈入了一个汽车工业时代。汽车出现初期,为了满足汽车的舒适性、操控稳定性、动力性,科学家不断的进行研究与创新,不断推动轮胎行业的进步与革新。

1839年固特异研发了“橡胶硫化技术”,研制成功了不会在沸点以下的任何温度分解的橡胶。在固特异去世38年以后,为了纪念对美国橡胶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查尔斯·固特异,弗兰克·克伯林将自己建立的轮胎公司取名为固特异。

1888年约翰·邓禄普将橡胶做成管状,包在木制车轮边缘,然后充入气体,这种轮胎的弹性既能充分吸收震动,也使得车体的机械性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世界上第一条充气轮胎诞生,该技术最早先在自行车进行应用。

1891年安德鲁·米其林研制出了可以拆换的自行车充气轮胎,1895年6月11日米其林兄弟将充气轮胎技术应用到汽车领域。

1903年J.F.帕马先生发明了斜纹纺织品,这种产品耐磨性很好,应用到轮胎领域,可以大大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该种发明促成了斜交轮胎的问世。

回答3:

能。

如果面积较大,再加上裂纹过长、过深,并且快要伤及胎体,尤其裂纹出现在胎侧或排水沟位置,这种情况必须要尽快进行更换。因为胎侧是轮胎最脆弱的部位,继续行驶下去很有可能出现爆胎等情况。

轮胎保养注意事项

要正确选配和安装轮胎,并按轮胎规格配用相应内胎。同一机械上装配的轮胎应保证同一品牌、同一结构和同一性能。如果这一点不能做到,应该在同一轴上装配同一品牌、同一规格、同一花纹和类型相同的轮胎。

换新轮胎时,应做到整车或同轴同换;带有方向性的花纹轮胎,应按照规定的滚动方向安装;换用新轮胎时,应将新轮胎装在前轮上,修理过的轮胎装在后轮上。为确保行车安全,翻新的轮胎不准作转向轮(前轮)使用。

回答4:

轮胎出现裂纹,要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第一点:如果轮胎出现老化的现象(例如:胎面花纹沟底或胎边有无数的小裂纹已经快要伤及胎体),就需要及时将此轮胎换下,不管轮胎使用了多久以及磨损了多少。

第二点:如果轮胎花纹所剩沟槽深度达到或低于1.6毫米(轮胎胎面纵向直条沟槽内有指示该深度的指示标记),轮胎必须被更换,因为轮胎的排水能力已经大大下降了,车辆在湿地行驶会比较危险。


注意事项:

车辆的种类虽然多,构造却大同小异。这应该说是标准化的功劳,也是大型生产流水线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铁路车辆的外形开始有了改变,尤其是客车车厢不再是清一色的老面孔。但是它们的基本构造并没有重大的改变,只是具体的零部件有了更科学先进的结构设计。

一般来说,车辆的基本构造由车体、车底架、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和制动装置五大部分组成。

车体是车辆上供装载货物或乘客的部分,又是安装与连接车辆其他组成部分的基础。早期车辆的车体多以木结构为主,辅以钢板、弓形杆等来加强。近代的车体以钢结构或轻金属结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