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与苏联颠覆的关系

2025-03-30 11:06:0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985年,与叶利钦同龄的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实行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大批基层干部走进了苏共中央领导岗位,戈氏此时看中了以前在工作中认识的同僚叶利钦,将其调到莫斯科,任命他为苏共中央建筑部部长,叶利钦终于迈出了从地方政治人物到全国性政治家乃至克里姆林宫主人的关键一步!也就是这一年,叶利钦陪戈尔巴乔夫去苏联石油重地秋明视察,在那里叶利钦认识了当时的国家天然气工业部部长切尔诺梅尔金(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两人逐渐结为政治伙伴,此是后话)。在秋明之行中,大权在握的戈尔巴乔夫对叶利钦的工作能力和作风更为赏识,年底就一手提他出任苏共政治局候补委员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任莫斯科市委书记后,叶利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短短几个月,莫斯科33个区的区委书记就有23个被叶利钦罢了官免了职。
  在任期间,由于他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1987年,苏共将其解职,任命他为徒有空名的建设委员会主任,保留部长级待遇,第二年初又被免去政治局候补委员一职,但经过这么多年政治舞台的风吹雨打,叶利钦已慢慢成为一个比较老练的政治家了,他经得起上下沉浮。1990年叶利钦辞去建委职务,宣布退出苏共,参选苏联人民代表,这标志着他与提携他的戈尔巴乔夫分庭抗礼。经过殊死竞选,1990年5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叶利钦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叶利钦再度浮上政坛。1991年6月,叶利钦最终以58.9%的选票当选俄罗斯历史上首位总统,这一年叶利钦60岁,苏联一个国家内出现了两个总统(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总统),两个政权,苏联分裂的征兆开始显露。
  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时苏联的民族危机与经济危机都已是潜流汹涌防不胜防,进入总爆发的前夜16个加盟共和国民族纠纷不断,变本加厉的民族主义浪潮冲击着联盟的基础;社会经济秩序走向崩溃,物品价格飞涨,人民生活水平倒退了几十年,“伟大的俄罗斯人民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为防止各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主权共和国”联盟的构想,联盟草案准备于1991年8月20日由各共和国签署。
  但苏共一些高层人物忧心忡忡地认为这样的一个协议依然会葬送苏联,于是在悄悄准备着……1991年8月19日,苏联历史上又一个震惊世界的日子,苏联国家通讯社塔斯社向全世界播送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告苏联人民书》: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职权,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务。在莫斯科等地实施紧急状态,军队开进了市区,控制了一些权力中枢。但紧委会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逮捕反对派叶利钦!这使叶利钦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他从广播里听到政变消息后镇定自若,一马当先,紧急赶到俄总统办公室,召开俄高级领导人紧急会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率先跳上倒戈的坦克,号召人民和军队起来反抗紧委会,紧委会不得不把部队撤出市区。“8·19”行动彻底流产,叶利钦成为苏联的“大英雄”,声望如日中天。
  实际上叶利钦保卫戈尔巴乔夫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个手段。“8·19”事变正为叶利钦和反对派执掌克里姆林宫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叶利钦宣布全俄实行非党化,苏共被挤出政治舞台,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2月28日,俄总统叶利钦与乌克兰、白俄罗斯总统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秘密聚会,发表《明斯克声明》:“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正在停止自己的存在……共和国脱离苏联和建立独立国家的进程已成为现实。”由叶利钦主导的、被西方称为“三人帮政变”的明斯克协议宣布了苏联的实际解体。存在了69年的苏联不复存在,独立国家联合体取而代之。占地球陆地1/6的版图重新被绘制。历史之手惊心动魄的大绘制,未来自有评说。但叶利钦作为事件中相当重要的政治人物,可以说发挥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8·19”事件最终使叶利钦登上了克里姆林宫权力的顶峰。

回答2:

不要长篇大论,但要精简能懂!~
12月12日,有利于叶利钦的新宪法获得通过,议会也重新进行了选举。“铁血总统”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在俄罗斯一时无人能-他的颠峰时期
1985年,与叶利钦同龄的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戈氏看中了以前在工作中认识的同僚叶利钦,将其调到莫斯科,任命他为苏共中央建筑部部长,叶利钦终于迈出了从地方政治人物到全国性政治家乃至克里姆林宫主人的关键一步。

1990年叶利钦辞去建委职务,宣布退出苏共,参选苏联人民代表,这标志着他与提携他的戈尔巴乔夫分庭抗礼。经过竞选,1990年5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叶利钦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叶利钦再度浮上政坛。

1991年6月,叶利钦最终以58.9%的选票当选总统,这一年叶利钦60岁。此时,苏联分裂的征兆开始显露。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1991年12月28日,俄总统叶利钦与乌克兰、白俄罗斯总统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秘密聚会,发表《明斯克声明》,宣布了苏联的实际解体。

1996年俄总统换届大选,叶利钦在民意测验中后来居上,第二次坐上了俄罗斯总统这把交椅。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宣布辞去俄罗斯总统职务,由普京接任。

回答3:

苏联解体是一个趋势了,叶利钦则是俄罗斯和其他加盟共和国追求“自由”和“主权”的一个代言人罢了,没有一定的土壤和气候,叶利钦唱独角戏是唱不响的。但是不可否认叶利钦的确在加速苏联解体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

回答4:

叶利钦是个好同志

回答5:

1985年,与叶利钦同龄的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实行所
  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大批基层干部走进了苏共
  中央领导岗位,戈氏此时看中了以前在工作中认识的同僚叶
  利钦,将其调到莫斯科,任命他为苏共中央建筑部部长,叶
  利钦终于迈出了从地方政治人物到全国性政治家乃至克里姆
  林宫主人的关键一步!
  也就是这一年,叶利钦陪戈尔巴乔夫去苏联石油重地秋
  明视察,在那里叶利钦认识了当时的国家天然气工业部部长
  切尔诺梅尔金(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两人逐渐结为政治伙
  伴,此是后话)。在秋明之行中,大权在握的戈尔巴乔夫对
  叶利钦的工作能力和作风更为赏识,年底就一手提他出任苏
  共政治局候补委员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任莫斯科市委书记后,叶利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短短几个月,莫斯科33个区的区委书记就有23个被叶利钦罢
  了官免了职。
  在任期间,由于他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1987年,苏
  共将其解职,任命他为徒有空名的建设委员会主任,保留部
  长级待遇,第二年初又被免去政治局候补委员一职。
  但经过这么多年政治舞台的风吹雨打,叶利钦已慢慢成
  为一个比较老练的政治家了,他经得起上下沉浮。1990年叶
  利钦辞去建委职务,宣布退出苏共,参选苏联人民代表,这
  标志着他与提携他的戈尔巴乔夫分庭抗礼。经过殊死竞选,
  1990年5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叶利
  钦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叶利钦再度浮上政坛。
  1991年6月,叶利钦最终以58.9%的选票当选俄罗斯历
  史上首位总统,这一年叶利钦60岁,苏联一个国家内出现了
  两个总统(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总统),两个政权,苏联分裂
  的征兆开始显露。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斗争也进入了
  白热化阶段。
  这时苏联的民族危机与经济危机都已是潜流汹涌防不胜
  防,进入总爆发的前夜16个加盟共和国民族纠纷不断,变本
  加厉的民族主义浪潮冲击着联盟的基础;社会经济秩序走向
  崩溃,物品价格飞涨,人民生活水平倒退了几十年,“伟大
  的俄罗斯人民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为防止各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戈尔巴乔夫
  提出了“主权共和国”联盟的构想,联盟草案准备于1991年
  8月20日由各共和国签署。但苏共一些高层人物忧心忡忡地
  认为这样的一个协议依然会葬送苏联,于是在悄悄准备着……
  1991年8月19日,苏联历史上又一个震惊世界的日子,
  苏联国家通讯社塔斯社向全世界播送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的《告苏联人民书》: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
  履行职权,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务。在莫斯科等地实施紧急
  状态,军队开进了市区,控制了一些权力中枢。但紧委会犯
  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逮捕反对派叶利钦!这使叶利钦赢
  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他从广播里听到政变消息后镇定自若,
  一马当先,紧急赶到俄总统办公室,召开俄高级领导人紧急
  会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率先跳上倒戈的坦克,号召人
  民和军队起来反抗紧委会,紧委会不得不把部队撤出市区。
  “8·19”行动彻底流产,叶利钦成为苏联的“大英雄”,
  声望如日中天。
  实际上叶利钦保卫戈尔巴乔夫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一个手段。“8·19”事变正为叶利钦和反对派执掌克里
  姆林宫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叶利钦宣布全俄实行非党化,苏共被挤出政治舞台,各
  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2月28日,俄总统叶利钦与乌克
  兰、白俄罗斯总统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秘密聚会,发表《
  明斯克声明》:“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
  正在停止自己的存在……共和国脱离苏联和建立独立国家的
  进程已成为现实。”由叶利钦主导的、被西方称为“三人帮
  政变”的明斯克协议宣布了苏联的实际解体。
  存在了69年的苏联不复存在,独立国家联合体取而代之。
  占地球陆地1/6的版图重新被绘制。历史之手惊心动魄的大
  绘制,未来自有评说。但叶利钦作为事件中相当重要的政治
  人物,可以说发挥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8·19”事件最终使叶利钦登上了克里姆林宫权力的
  顶峰。

  个人感觉叶利钦还是一个勇猛果敢,魄力十足的人。因为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苏联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比重过大,平均主义胜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所以迫切需要改革。于是叶利钦在任莫斯科市委书记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在改革过程中,才发现苏联已经是积重难反了,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而不是突进。而后当其走下权利神坛时,叶利钦决意要彻底改革,只有打破苏联的社会制度和分配方式。这才有了其领导反对党独立的一幕。
  在苏联解体后,不可否认俄罗斯的国力在复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真正获益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现在不是经常有关于寡头的报道嘛,寡头的出现与正是得益于叶利钦的政策。现在,俄罗斯的人民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参与决策,只有总统绝对的权利。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猖獗,政府腐败严重,官僚主义盛行。
  叶利钦已悄然谢幕退场,也不枉为一世枭雄。其功过自有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