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真实、新鲜、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一般读新闻报道的习惯是:通篇浏览标题,优中选优,不留死角,仔细阅读。1、自主性。新闻界自主选择报道或者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活动。不是依赖当局发表的材料写报道,而是记者亲自进行调查,逼近真相。也不是像独家新闻那样只依靠单个的材料,而是通过彻底的调查采访,揭示事件的整体的情况。2、新闻性。目标的选择是当前读者最关心的问题。3、科学性。它的威力与魅力建立在扎扎实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上。4、费时、费力、篇幅长、分量重的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回答者: 伤得越深 | 一级 | 2010-9-7 18:46
在我国新闻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又未知的重要事实。”王中教授引入传播学概念,把新闻定义定义为“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另外甘惜分教授把新闻定义为“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一影响谬论的特殊手段。”
记叙文中的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要具有新闻价值,都必须真实,不能进行艺术虚构。
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于:
①新闻报道内容的详细和概括程度不同,消息概括,通讯详细。
②新闻的时效性、文学性不一样,在时效性上,消息强,而通讯较弱;在文学性上,则通讯强,而消息较弱。
③结构方式不同,消息主要采用金字塔式结构,有导语和背景;通讯则是时空式或逻辑式结构,后者用于人物通讯、工作通讯等。
④表达手法不同,消息多用叙述和描写,而通讯还可以抒情和议论,文学色彩比较浓厚。
通讯与消息有何异同?
小结:相同点:两者都是新闻体裁,都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不同点:(1)从内容上
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
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人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
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2)从表达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
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
快。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真实、新鲜、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一般读新闻报道的习惯是:通篇浏览标题,优中选优,不留死角,仔细阅读。1、自主性。新闻界自主选择报道或者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活动。不是依赖当局发表的材料写报道,而是记者亲自进行调查,逼近真相。也不是像独家新闻那样只依靠单个的材料,而是通过彻底的调查采访,揭示事件的整体的情况。2、新闻性。目标的选择是当前读者最关心的问题。3、科学性。它的威力与魅力建立在扎扎实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上 回答者: flower颖 | 一级 | 2010-9-7 20:19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例如写人物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中用了这样一段文字:
王进喜痛得昏了过去。等他醒过来一看,井架还没有放下,几个工人在围着抢救他。王进喜急了,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猛地站起来举起双手,继续指挥放井架,鲜血从他的裤腿里和鞋袜里渗了出来。 这个情节,仅一百字左右,可是王进喜在受伤后顽强表现,中国工人阶级的硬骨头性格
鲜明地刻划出来了。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
第一,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
第二,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
第三,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
第四个特点是通俗
新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有群众性。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识字不多的人,都要通过媒体了解国内外大事。要用最接近口语形式的书面语写报道,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所用的语言,更应该接近口语,怎么说法就怎么写。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少用或避免使用只有少数人或部分人才看懂听懂的一些字眼或话语。 回答者: 耍1次任性 | 一级 | 2010-9-7 20:32
语言简洁,事件准确、真实,报道及时,立场、观点鲜明,感情色彩鲜明 回答者: 紫冰っ垚 | 一级 | 2010-9-14 21:50
首先,您这个问题,有概念混淆之别。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特点,真实性、新鲜性、时效性
网络依照其迅速快捷方便的特点,覆盖面广,存储量大,图文并茂,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亦可以报道新闻。
杂志注重专题报道,深层次挖掘新闻背后的内涵,报道详细具体,时效性差,往往以月刊形式。
广播有覆盖面广,听众众多,迅速之特点,有声生动,受信号影响大。
首先应该这么讲,四大媒体专业性的说法是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此外还有第五大媒体——手机。
报纸首先灵活性,不如其他的媒体,也就是说新闻报的的及时性上不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
便携性上,手机媒体和移动上网电脑,及移动电视,广播也都比报纸方便,手机是最方便的,其他的依次次之。
其实报纸可以涵盖许多新闻类纸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