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然已经委托券商公开发行了股票,也就是说已经募集到了资金,为什么还要上市?
公开发行过程中,愿意认购的人,是希望能够转手的,因为只有能够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这笔投资才是有流动性保障的。
同时,公司IPO之后,部分原有大股东获得配额的股份后,也会要求能够到证券二级市场上进行流通,虽然大股东所占有的股份往往带有限售条件,但是当公司的股票上市后,大股东们就可以通过市场股价的表现来衡量自己持有资产的真实价值了,这就是上市后股票所具有的价值评估作用。
另外,上市的公司,能够在二级资本市场上更好地进行财务运作,例如回购股份,或增发股份。如果没有上市,那么这些资本运作的进行就需要非常复杂的评估。
2、企业在一级市场上发行股票与股份公司成立时由券商帮助公开发行的股票是不是一回事?
一级市场,其实指的就是通过券商公开发行的市场,也叫发行市场。二级市场则是股东及潜在投资人的流通市场。中国证券法律法规规定,公司必须在经过三年以上的经营后,带着三年以上的盈利状态,才能进行IPO,也就是初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活动。
3、IPO发行的股票是企业本身自有的股份还是另外增加的新股份?
是另外新增的股份。原有的股份也叫发起人股份,这些股份将会按照市值等比例地换算成上市后的股本数。也就是说,我开了间公司,独资的,上市前净资产价值是1亿,这些都归我所有。IPO发行1亿股,定价10元,那么我就在IPO的时候获得1000万股。日后股票在市场上被炒到100元,我就等于原有的资产价值升到了10亿。但是中国法律规定,发起人股份在上市后一段时间内都是不得流通的。而且,占有大份额股份的人如果要卖超过一定量的股份,是要经相关部门登记,甚至要通过股东大会审议的。
4、如果上市时发行的股票是企业自有的股份,那么企业在一级市场上发行股票后得到的资金在会计账务上是如何处理的?是不是股本与银行存款同时增加?
股本(应该叫所有者权益的实收资本项)不变,银行存款增加,同时,如果出现溢价,那么超额接受的资金部分就按照资本公积项列入所有者权益类。
但是上市发行的股票不可能“是”企业自有的股份,企业自己原来是没有股份的,只有“资产”,如果要把部分资产变为现金,那么就是通过资产转让,以获得资金注入。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交叉持股或是合并的企业间。
1.上市交易交易目的一是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参与到需要资金的企业经营中,可以拓宽百姓的投资渠道,二是企业上市后其股票价格理论上可以反映企业的价值,股票价格上升证明企业质地优良,就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资金。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宏观上可以提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减轻国家银行的压力。
2.一级市场上的股票应该是更正规的,有保障。
其他的问题不太明白了,呵呵
上市能让更多的人买股票拉,比如要是在那司达克上市,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买你的股票,赚的更多,所以上市很关键
券商只是卖菜的,菜可是农民的,不卖没钱的
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