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骨和下肢骨位于人体不同的位置,范围也不相同,两者之间没有共性特征。
上肢骨和下肢骨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位置不同:
1、上肢骨的位置:身体上部。
2、下肢骨的位置:身体下部。
二、两者的骨骼总数不同:
1、上肢骨的骨骼总数:为64块。
2、下肢骨的骨骼总数:为31块。
三、两者的范围不同:
1、上肢骨的范围:上肢带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手骨(8块腕骨,5块掌骨,14节指骨)。
2、下肢骨的范围: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及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肢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肢骨
共性特征:
1、构成二者的骨数目相仿,上肢64块,下肢62块。
2、都是左右对称分布。
3、都有肢带骨和游离肢骨。
4、肢带骨与游离肢骨结合部关节都为多轴向关节。
5、都有三个大关节,各自对应关节活动方式相似。
6、近侧与中间大关节(髋膝关节)间为一块骨;中间与远侧大关节(膝踝关节)间为两块骨。
7、游离肢骨肢端结构手与足,结构及功能均比较复杂。
8、指、趾骨均为14块。
形态结构的区别:
1、上肢骨纤细,下肢骨粗壮。
2、上肢骨功能多而复杂,下肢骨相对少而简单。
3、上肢骨带骨为锁骨与肩胛骨,下肢带骨为髋骨。
4、上肢骨游离肢骨为肱骨、尺桡骨,下肢游离肢骨为股骨、胫腓骨。
5、尺桡骨间有旋转功能,胫腓骨之间无旋转。
6、腕骨8块,跗骨7块。
7、肘关节与膝关节结构方式不同。
8、双侧肢带骨间解剖结构不同,上肢肢带骨间为颈部血管、神经、淋巴、胸廓及其内器官组织结构,下肢肢带骨间为盆腔及其内的器官组织结构。
9、盂肱关节为球窝关节,髋关节为杵臼关节。
扩展资料:
1、上肢骨的组成包括:上肢带骨和上肢自由骨。
其中,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锁骨呈形,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肩胛骨为三角形的扁骨,可分为3个缘、3个角和前后两面。前面为肩胛下窝,后面有肩胛冈和肩峰。
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其中手骨又分为腕骨、掌骨和指骨。
腕骨8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5块,其近侧端为底,中间为体,远侧端为头。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第1〜5掌骨。
指骨共14 节,除拇指两节外,余均3节。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每节都分底、体和头三部分。
2、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游离下肢骨。
下肢带骨就是髋骨,游离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小腿骨(胫骨、腓骨)和足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髋骨在骨骼分类上属于不规则骨。左右髋骨和骶骨、尾骨联结组成骨盆,并借髋臼与股骨组成髋关节。髋骨是由髋骨、耻骨和坐骨组成。
股骨为人体最粗大的长骨,其长度约为身高的1/4。
髌骨即人们常说的膝盖骨,髌骨被包在股四头肌腱中,它有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有助于伸直膝关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肢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肢骨
主要不同是承担的功能不一样。
下肢骨主要作用是负重,故较为粗大,活动度较小
上肢骨则要承担更多精细的动作,故前臂为双骨结构,可做旋转等动作,肩关节更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但是同时也更容易脱位。
区别:上肢骨灵活性较强,主要为手服务执行灵巧型运动;下肢骨灵活性较弱,主要支撑上体,受力大故下肢骨多粗大。带骨和肢骨的名称不同,上下肢骨数量上也不同,上肢骨有64块,下肢骨有62块。共同:上下肢骨都由带骨和肢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