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靠接法:此法是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嫁接法。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成活率高,愈合速度快。其嫁接操作程序是:当接穗苗龄l0—12天、胚轴6—7厘米、砧木苗龄8—10天、胚抽长5—6厘米时,即可起苗嫁接。这时的幼苗,生活力强,嫁接后愈合快,成活率高.是最佳嫁接期。起苗前l天,应先浇1次水,使土壤疏松,以减少根系的损伤。起苗时,于轻轻从育苗土的底层抄起,每次l0一20株。在起苗时.应注意尽量照顾砧木与接穗苗的高度大体一致。如果砧木过高,可以适当降低切削位置,以保证根部平齐。
砧木苗的切削:将起出的苗、先去掉生长点。如果同时切去1片子叶,此法称之为单子叶靠接法;留2片子叶称之为双子叶靠接法。结合口的位置离子叶基1厘米左右最合适。下刀时,从上往下约45。角切入胚轴的1/3稍多一点,切结合口时,应一刀下去切到适宜处,刀口不宜来回移动.否则会破坏茎秆的输导组织而影响伤口愈合,降低成活率。
接穗的切削与嫁接:黄瓜苗比南瓜苗的胚轴细而软,切削时要准、狠,不能回刀或错刀。其切削部位根据南瓜苗的高低在下胚轴离子叶基约1厘米处下刀,由下向上呈30。角切削一刀.切入胚轴粗的l/2。
当砧木、接穗都切削好之后,随即将二者接合在一起。接合的方法是:一手拿南瓜苗,用大拇指或食指将结合口稍分开,把黄瓜苗的上切位插入南瓜苗的下切位,使之吻合。在嫁接时,不得来回移动,一次插牢,否则.易造成错位而影响成活率。接合好后,用嫁接夹将其夹住即可。为了不影响幼苗体内营养物质的输导与交换,嫁接夹的松紧度应据胚铀的粗细进行适当调整,嫁接夹的下沿应与接合口的下位取平,以利愈合后的黄瓜苗根茎的切割。
(2)插接法:把南瓜子直播到营养钵中,黄瓜子播在苗盘中,因要求接穗苗小于砧木苗,所以二者可同时播种。待南瓜苗吐心时、把南瓜苗的心叶挖掉,将竹签的一端削尖成1厘米的半圆锥形,其尖端0.5厘米处粗度同黄瓜苗胚轴粗度相近。然后用竹签在南瓜苗生长点处往下垂直扎孔,深0.5厘米。在黄瓜苗子叶下1厘米处,以30。角斜切,切口长0.5厘米,再从另一面下刀,把下胚轴切成楔形,然后拔出竹签,插入接穗。
(3)劈接法:用刀片在接穗子叶下l厘米处,切成“楔形”,楔长1厘米。把砧木生长点挖掉,用刀片自—下而上沿下胚轴中间,向下纵切1.2—1.3厘米的嫁接口,然后把接穗插入、并用嫁接夹固定。
(4)腹接法:接穗同插接法—样削成“楔形”。砧木同靠接法一样,在子叶下1厘米处,斜30。角下切l厘米接口。然后把接穗插入砧木的接口中,并用夹子固定。
当接穗苗龄l0—12天、胚轴6—7厘米、砧木苗龄8—10天、胚抽长5—6厘米时,即可起苗嫁接。这时的幼苗,生活力强,嫁接后愈合快,成活率高.是最佳嫁接期。起苗前l天,应先浇1次水,使土壤疏松,以减少根系的损伤。起苗时,于轻轻从育苗土的底层抄起,每次l0一20株。在起苗时.应注意尽量照顾砧木与接穗苗的高度大体一致。如果砧木过高,可以适当降低切削位置,以保证根部平齐。
砧木苗的切削:将起出的苗、先去掉生长点。如果同时切去1片子叶,此法称之为单子叶靠接法;留2片子叶称之为双子叶靠接法。结合口的位置离子叶基1厘米左右最合适。下刀时,从上往下约45。角切入胚轴的1/3稍多一点,切结合口时,应一刀下去切到适宜处,刀口不宜来回移动.否则会破坏茎秆的输导组织而影响伤口愈合,降低成活率。
接穗的切削与嫁接:黄瓜苗比南瓜苗的胚轴细而软,切削时要准、狠,不能回刀或错刀。其切削部位根据南瓜苗的高低在下胚轴离子叶基约1厘米处下刀,由下向上呈30。角切削一刀.切入胚轴粗的l/2。
当砧木、接穗都切削好之后,随即将二者接合在一起。接合的方法是:一手拿南瓜苗,用大拇指或食指将结合口稍分开,把黄瓜苗的上切位插入南瓜苗的下切位,使之吻合。在嫁接时,不得来回移动,一次插牢,否则.易造成错位而影响成活率。接合好后,用嫁接夹将其夹住即可。为了不影响幼苗体内营养物质的输导与交换,嫁接夹的松紧度应据胚铀的粗细进行适当调整,嫁接夹的下沿应与接合口的下位取平,以利愈合后的黄瓜苗根茎的切割。
(1)温度管理播种后出苗前应保持苗床较高的温度,促及时出苗。此期苗床白天温度保持25~30℃,夜间温度保持20℃以上。
用托巴姆作砧时,由于该砧发芽需要较高的温度,其苗床的温度要比其他砧木适当提高2~3℃。出苗后降低温度,延缓苗茎的生长速度,使苗茎变的粗壮,此期苗床白天的温度应保持在25~28℃,夜间温度下降到12℃左右,使昼夜温度保持10℃以上的大温差。
砧木苗分栽于育苗钵或分苗床内后,要适当提高温度,促苗生根,尽快恢复生长。通常栽苗后的一周内,白天温度要保持在28℃以上,夜间温度应不低于20℃。砧木苗恢复生长后把夜温降低到15℃左右。用托巴姆作砧时,由于该砧生长比较缓慢,对温度要求比较高,要将苗床的昼夜温度分别提高2~3℃。(2)湿度管理辣椒性较喜湿,应保证水分供应。一般从播种到分苗前,低温期育苗浇水1~2次。分苗后至嫁接前要适当控制浇水量(特别是砧木苗),促根系生长,增强辣椒苗的耐旱能力。整个育苗期间要勤通风,特别是苗床浇水后的几天里要加大通风量。(3)间苗和分苗密集播种法的播种密度大,出苗后容易出现辣椒苗拥挤现象,不仅使苗茎弯曲影响嫁接,而且辣椒苗间相互遮光,也容易导致苗茎生长过快,形成茎细叶小的高脚弱苗。因此,出苗后应及时间苗,使辣椒苗间保持一定大小的间距。
间苗一般于齐苗后开始。间苗时把紧靠在一起的双株苗、多株苗间删去其中的小苗、黄叶苗、畸形苗及出土晚的苗等,使苗间距保持2厘米左右。育苗量不足时,可把间出的苗另修一苗床栽好培养。
真叶长出后进行分苗。分苗的适宜时期是辣椒苗长出1~2片真叶。低温期分苗要选在晴天进行。分苗的前一天,根据苗床的干湿情况将苗床适当浇水,使床土保持湿润,以便于分苗时带土起苗,减少伤根。起苗时,苗根要尽量多带土。砧木苗栽入育苗钵内,每钵栽一株苗,栽苗深与原土印平或稍深一些,栽后浇透水。为便于苗床管理以及保持砧木苗的大小整齐一致,栽苗时,应把大小相近的苗栽到一起,并集中到同一苗床中培养。(4)光照管理应保持苗床充足的光照,光照不足时苗茎细长、不壮,细软,不方便嫁接。低温期育苗光照不足时,要采取人工补光措施,使每天的光照时数保持在12小时以上。(5)病虫害防治大部分种子出苗后,将苗床均匀喷洒一遍500倍的多菌灵或杀毒矾、甲基托布津、普力克等,也可以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浇灌育苗行,进行防病。如果苗床湿度过大,还可以用苗菌敌、多菌灵、杀毒矾等农药拌药土撒盖于畦面上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