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
据《元史》记载,1329年阴历3月,由于前年冬天没有下雪,春天又乏雨水,导致“雨土,霾”。
明代相关记载更多,1481年,由于降雨少,“连日狂风大作,尘霾蔽空”。1485年,旱荒使近京饥民涌入京城求食,城内经常狂风大作,史书上称“风霾累日”。1493年,“京师雨霾”,1497年,“京师去冬恒燠无雪,今春狂风阴霾”。1498年,“四月丁亥,京师风霾连日不止”。1504年,通州区出现了“春二月,常风霾蔽日”。1506年,通州城“十月,霾雾四塞”。1510年,北京城“今春以来,风霾屡作”。1516年,海淀区“冬无瑞雪,春有风霾”。1548年,“正月,京师大风霾”。
古人对雾霾灾害只能束手无策,明清两代皇家曾命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减少雾霾要靠科学,应从约束人类自身行为入手,搞好绿化,注重节能减排,是积极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