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这是进入硕士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条件。由于硕士生自身学科背景、学术水平的差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工作极为重要。
2、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读书、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术品位和研究水平。
扩展资料:
导师的相关要求:
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把学生以小组或宿舍为单位,学校全体教师都参与育人,都担任导师,每个导师负责一个或几个小组或宿舍。
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从学习、生活到德育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硕士生导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师制
导师一般是研究生考试录取后才确定下来,如果在考研期间就分配或选择了导师,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首先在认识水平上,导师累计的教学经验可以给你分析优势学科和劣势部分,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
另外,个人或者和同学一起考研,经常讨论交流,也未必能起到导师对你开导、指引的作用——同龄人是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不敢说毫无保留;但导师不同,没有老师愿意自己的学生发挥失常考场失意的。
并且同学间的急躁、紧张等负面情绪容易相互影响,而好的导师则经常予以鼓励与引导。
最重要的,对专业和方向的选择,导师更有发言权,其指导意见一般也比较中肯。
希望你找个好导师,学业有成——不可替代的,仍然是自己的智慧、毅力与汗水。
如果你考研初试通过了,那就需要联系导师,你首先要了解你的导师,这样的话,复试容易通过。等你上了研究生,就会和导师经常在一起,做一些项目。
导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你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可以找导师来解决,或者你对想考的专业有更深的了解你也可以找你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