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中俄军抢占贝尔格莱德机场是怎么回事?

详细点
2025-04-28 18:12:5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俄军在科索沃战争期间抢占的不是贝尔格莱德机场而是科索沃机场。

1999年6月,北约军队正沉浸在南联盟同意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并开始撤军的喜悦中。此时的北约部队,早已得意洋洋地做好了占领南联盟地面设施的准备,而位于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斯利季奇机场,更是北约部队的一大重要目标。

6月10日深夜,根据俄军总参谋部的命令,在波黑图兹拉执行维和任务的近卫空降第76师1个加强连约200名官兵,由扎瓦尔津中将率领,分乘15辆装甲车、30辆卡车及5辆乌阿斯牌汽车,带着5天的给养,从波黑向南斯拉夫出发。

一个小时后,带着KFOR(科索沃维和部队)标志的车队就越过边界,进入南联盟腹地。凌晨4时30分,加强连穿过贝尔格莱德南下,继续向普里什蒂纳开进。他们经过7个半小时的500公里急行军,于破晓时分抵达斯利季奇机场附近。

直到当日下午,北约才对俄军空降兵这一行动作出反应。下午3时左右,英军弗里尔空降旅的先头部队才到达机场。在这里,120多名英军士兵同200名俄军空降兵相持不下,他们被拒绝进入机场。

经过3个小时的艰难谈判后,俄军同意让出机场南部一小块地区由英军接管,机场的大部分战略地带仍由俄军控制。机场的争夺战以俄军全面胜出告终。 

扩展资料

科索沃战争结果:

北约19个国家中有13个国家直接参加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付出了约130亿美元的高额战费,总共派遣飞机1000多架,舰艇40多艘,飞机共出动32000架次,投弹13000吨,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

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南联盟18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20多家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遭破坏,还有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5个民用机场被炸毁,39%的广播电视传播线路瘫痪,大批工厂、发电厂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战略格局: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 ;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组织;

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索沃战争

回答2:

  俄军在科索沃战争期间抢占的不是贝尔格莱德机场而是科索沃机场。
  1999年6月,北约军队正沉浸在南联盟同意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并开始撤军的喜悦中。此时的北约部队,早已得意洋洋地做好了占领南联盟地面设施的准备,而位于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斯利季奇机场,更是北约部队的一大重要目标。
  俄原驻波黑执行维和任务的一支空降兵部队已经分乘10辆装甲战斗车和30辆卡车悄悄出发了。1999年6月10日深夜,根据俄军总参谋部的命令,在波黑图兹拉执行维和任务的近卫空降第76师1个加强连约200名官兵,由扎瓦尔津中将率领,分乘15辆装甲车、30辆卡车及5辆乌阿斯牌汽车,带着5天的给养,从波黑向南斯拉夫出发。
  一个小时后,带着KFOR(科索沃维和部队)标志的车队就越过边界,进入南联盟腹地。凌晨4时30分,加强连穿过贝尔格莱德南下,继续向普里什蒂纳开进。他们披星戴月,昼夜兼程,经过7个半小时的500公里急行军,于破晓时分抵达斯利季奇机场附近。
  直到当日下午,北约才对俄军空降兵这一行动作出反应。下午3时左右,英军弗里尔空降旅的先头部队才到达机场。。在这里,120多名英军士兵同200名俄军空降兵相持不下,他们被拒绝进入机场。
  经过3个小时的艰难谈判后,俄军同意让出机场南部一小块地区由英军接管,机场的大部分战略地带仍由俄军控制。机场的争夺战以俄军全面胜出告终。

回答3:

你说的是普利什基纳机场。
1999年3月24日,北约越过安理会,以“防止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为由,对南联盟展开连续78天的狂轰滥炸,科索沃战争由此爆发。同年6月中旬,北约同南联盟签订停战协议,并迫使南联盟将科索沃交由联合国特派团和北约维和部队托管。根据协议,普利什基纳机场归英国军的控制,但在1999年6月12日,俄罗斯200名空降兵和40辆装甲战斗车辆抢在北约军队之前占领了科索沃首府普利什基纳机场,有效控制了这一地区的军事要冲,大出北约意料之外。
  当时,俄罗斯战前坚决反对动武,战中沉默不语,战后又主动在北约与南联盟之间斡旋,让南联盟接受北约的条件。当双方刚通过和平方案,俄军却又闪电般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结果是北约不情愿地默认了俄罗斯的行动。
  观察人士指出,一方面看,俄罗斯当时并没有真正做好与北约抗衡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北约当时也并不愿意与俄罗斯公开为敌。于是,俄罗斯的抢占行动不仅为与北约谈判增加了砝码,确立了俄罗斯在科索沃维和问题上的地位,也报了此前北约不给面子的一箭之仇。

回答4:

1999年6月11日晚间,驻扎在波黑的俄罗斯维和部队突然接到高层命令:集合200名空降兵,向普里什蒂纳(当时南联盟的科索沃省首府)的斯利季奇机场急行军,抢在北约部队之前占领机场,并立即在那里布防。据说,当时担任俄安全会议秘书的普京,主导着这次“飞夺斯利季奇机场”行动,但这一说法尚未获证实。接到命令后,俄军官阿列克谢立即点齐200名最为精干的空降兵,然后开始准备轻型吉普车、武器装备和必要设备与给养。很快,一切准备就绪,指挥俄军这次行动的扎瓦尔金将军一声令下,一众车辆带着精锐士兵朝普里什蒂纳奔驰而去。俄军很快便来到了波黑边界。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守卫边界的美国士兵。但这支车队无视美国人的存在,闯过哨卡,继续朝普里什蒂纳狂奔。俄军军官阿列克谢事后才得知,直到俄军这次闯关,北约方面才知道俄军已开始行动。尽管守卫边境的美国士兵只是向上面报告了俄军的人数、装备和前进方向,但高层立即就猜到俄军的剑锋所指。很快,一支英国部队也急忙从驻地集结出发,从另一个方向赶往普里什蒂纳。就这样,俄英两支部队展开了一场速度的较量。几个小时后,俄军已抵达斯利季奇机场。此时,天还没亮。驻扎在机场的塞尔维亚士兵则热烈欢迎俄军的到来。阿列克谢回忆:“塞尔维亚士兵激动地同我们拥抱,并不断问,'你们怎么才来,我们等你们好久了。'”当时,这些塞尔维亚士兵都身着平民服装,他们即将把机场移交给北约部队。俄军在行军途中还遇到很多南联盟居民。阿列克谢说:“当他们看出我们是俄罗斯士兵后,竟激动地朝我们欢呼,还向我们抛洒鲜花。”

回答5:

观察人士指出,一方面看,俄罗斯当时并没有真正做好与北约抗衡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北约当时也并不愿意与俄罗斯公开为敌。于是,俄罗斯的抢占行动不仅为与北约谈判增加了砝码,确立了俄罗斯在科索沃维和问题上的地位,也报了此前北约不给面子的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