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保护

2025-02-24 22:11:5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传统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先进文化的,传统总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反映,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必然具有局限性,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槽柏的过程.比如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三纲五常、忠孝观、节烈观等只不过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而已.当时封建社会里流行的“君尊臣卑”、“官尊民卑”、“男尊女卑”、“父尊子卑”、“夫贵妻荣”、“母贵子荣”等也都是当时宗法等级原则的具体体现,它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这种极不平等的道德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自由和发展,像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槽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抛弃。而像儒家的追求仁义。道家的崇尚自然,墨家的主张兼爱互利,法家的主张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还有其重要的作用.天人合~与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现实中更有着不可忽略的积极意义,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三、保护传统文化的关键是文化创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发展的空间被压缩了.这其中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传统文化本身应对不灵活、缺乏创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固步自封,不求变革而落伍于时代:另一方面则身在宝山而不自知,优秀的文化财富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花木兰》的故事,被美国人拿去拍成动画片,影响跨越国界,就充分显示了民间传统文化创新的魅力。适应时代发展又是具体的,民间传统文化只有从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视定位,从文化受众需求中探寻方向,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分,从现代精神中激活情感,从文化碰撞中开拓新意,从科学技术手段中丰富形式,才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在湖南,像湘绣、铜官窑、滩头年画、织锦、石雕、印染、竹刻、挑花裙等传统工艺,如经过现代技术的加工改进、提高,与旅游、出口“嫁接”,就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四、要想保护好传统文化就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在如对待外来文化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我们要运用马列主义历史地、辩证的哲学眼光和态度,去批判的吸收.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在他的政论名篇<拿来主义》中明确指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综其两端,我认为,对待一系列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照单全收,也不全面否定,刀枪不入: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柏!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就不好对这些节日做出什么硬性规定。对于那些带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等,则完全可以随兴所至,“悉听尊便”,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紧张、枯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丝活力。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五、保护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植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众团体。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加强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总之,笔者认为全体社会成员首先要从观念上充实自己,认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性,强化理论指导.其次,加大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义务。从每一个中国人做起。最后,我们每个公民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

第一,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掘与提炼,去粗取精。全面的保护难度肯定会很大,也不现实。
第二,将文化作为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不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而应该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以传统文化去“养”传统文化。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有些地方还在为填饱肚子发愁,更别谈对文化的保护了。少数民族多处经济落后地区,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文字和语言处于走向消亡的边缘。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思维,吸引资本,开发当地旅游和文化产业,我想当资本遇到文化应该大有文章可做吧。
第三,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传统也可以时尚,对传统的创新不是对传统的破坏,相反是对传统的传承与可持续的保护。
第四,可以设立传统文化保护的官方和民间相结合的基金会与专门组织。例如韩国的韩国文化财产保护财团,口号是连接传统和现代的石桥,成立目的在于保护、保存、普及和有效利用文化财产,创造性的启发传统生活文化。
第五,要树立强烈的文化保护意识与文化消亡的危机意识。比之韩国,中国有太多的名胜古迹与无形文化遗产,可以说根本不在同一个数量级别,我们不能因为祖先留下大量的精神财富和物质遗产便不加珍惜肆意挥霍。

回答2:

【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保护的扶持力度】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在中国网中国政协频道“微提案”栏目就“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保护”回答记者提问:口头传统是研究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枢纽,是展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窗口。我们发现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传承人高龄化且“后继无人”;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日渐消退;人口较少民族文化核心区范围小、存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较弱;相关政策难以“全覆盖”,致使部分传统文化处于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地。并提出建议:一、成立专门机构,统筹推进相关工作。二、投入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三、加强组织协调,落实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决策部署。四、加快典藏工作成果转化,进行相关题材艺术再创作。
更多资讯移步:www.vaev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