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戒毒模式有哪几种?

2025-04-03 17:58: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为挽救吸毒人员,我国政府采用多种戒毒模式:

1、自愿戒毒。为鼓励吸毒人员与毒品决裂,我国建立了自愿戒毒模式,即在卫生医疗部门内开设戒毒医疗机构,吸毒人员可以自愿在戒毒医疗机构接受为期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与康复。

2、强制戒毒。强制戒毒所是参吸毒者实施强制戒毒的场所。强制戒毒工作由公安机关主管。其工作的方式是:对吸毒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行政措施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并通过适度的劳动,帮助他们戒除毒瘾。

对不宜收入强制戒毒所的(包括患有急性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其他不适宜强制戒毒所戒毒的),由公安机关向本人和其家属发出戒毒通知书,并在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监督、管理下,限期在强制戒毒所外戒毒。

3、劳教戒毒。戒毒劳教所由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接收的是经强制戒毒之后又复吸而被批准劳动教养的吸毒者。劳动教养期限为6个月至3年。劳教戒毒所对劳教戒毒人员依法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进行文化和技术教育,组织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强制矫正与思想感化相辅相成。

扩展资料: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戒毒模式,其中最典型的社区戒毒模式有:包头戒毒模式和联合国禁毒署资助的昆明市威远街社区戒毒模式。

戒毒治疗方法有许多,常见的有三种:

1、自然戒断法,又称冷火鸡法或干戒法。

2、药物戒断法,又称药物脱毒治疗。

3、非药物戒断法。

参考资料:

我国主要有几种戒毒模式?-澄城县公安局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央视网

回答2:

中国现行的政策是以强制隔离戒毒为主。

我国的戒毒模式有:

1,自愿戒毒。即在卫生医疗部门内开设戒毒医疗机构,吸毒人员可以自愿在里面接受为期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与康复。

2,强制隔离戒毒。是为了保证戒毒效果,依法将戒毒人员隔离在一个专门的治疗场所内,在与毒品隔绝的环境下进行戒毒治疗。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

3,家庭戒毒:该种戒毒是在公安机关的监督下,在医疗部门指导下进行的,由家庭监护起吸毒行为的成员在家进行戒毒的一种模式。

4,社区戒毒。有别于过去封闭式环境的戒毒治疗方式,是由公安机关决定将吸毒成瘾人员放在其生活的社区,由有关基层组织和机构进行戒毒管理的一种戒毒模式。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

5,劳教戒毒: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戒毒的决定》规定:“强制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

戒毒九不要

不信特效,由于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治疗后复吸率高,患者及家人便希望有 一种能彻底根治毒瘾的特效药,于是许多人费尽心思挖掘古方。

不信传说,常听前来戒毒的患者说:某某地方有一种脱瘾的针,注射后就会 出现一些四处摸索的动作,说是在寻找注射空针、药物,是在发药瘾, 药瘾一过,身体里的毒就没有了。

不放纵,很多戒毒后的人均因放纵自己而成为复吸者。有人认为,吸一口 不会上瘾;有的人则对自己说,吸最后一口就再不去碰毒品,与毒品 彻底决裂。

不乱投医,有资料证明,戒毒成功率的高低除了与社会支持、家庭关怀、良 好的自制力和决心相关外,还与医生的医德、技术有关。

不要怀孕,女性吸毒者或者夫妻双方均吸毒的家庭,如果不能彻底戒除毒品, 最好不要生育,因为海洛因可致流产、早产和死胎。一些婴儿即使出 生时成活,也会因体重不足、戒断综合征等原因而夭折。

不要三弃,家人遗弃,社会唾弃,自暴自弃。

不注射,有的人为了追求强烈的药效而滥用静脉注射。共用注射器、注射 器不消毒、海洛因不纯、溶剂不清洁等等可引起各种感染。

不失信心,戒毒者一般要经过七八次戒毒后方能见成效。如果患者每 次戒毒后均坚持减量,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见效。

扩展资料:

毒品的危害

危害身心,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危害家庭,吸毒导致大量的家庭悲剧,一旦家庭中出现一个吸毒者,就意味着贫困和矛盾围绕着这个家庭,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首先,吸毒耗费 大量钱财,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靠变卖家中财产换取毒品,致使家徒四壁。

危害社会,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身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戒毒

回答3:

我国现阶段的戒毒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自愿戒毒。为鼓励吸毒人员与毒品决裂,我国建立了自愿戒毒模式,即在卫生医疗部门内开设戒毒医疗机构,吸毒人员可以自愿在戒毒医疗机构接受为期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与康复。2、强制戒毒。强制戒毒所是参吸毒者实施强制戒毒的场所。强制戒毒工作由公安机关主管。其工作的方式是:对吸毒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行政措施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并通过适度的劳动,帮助他们戒除毒瘾。 对不宜收入强制戒毒所的(包括患有急性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其他不适宜强制戒毒所戒毒的),由公安机关向本人和其家属发出戒毒通知书,并在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监督、管理下,限期在强制戒毒所外戒毒。3、劳教戒毒。戒毒劳教所由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接收的是经强制戒毒之后又复吸而被批准劳动教养的吸毒者。劳动教养期限为6个月至3年。劳教戒毒所对劳教戒毒人员依法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进行文化和技术教育,组织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强制矫正与思想感化相辅相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三条 :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戒毒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戒毒;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第三十四条 :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指定有关基层组织,根据戒毒人员本人和家庭情况,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落实有针对性的社区戒毒措施。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卫生行政、民政等部门应当对社区戒毒工作提供指导和协助。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第三十五条:接受社区戒毒的戒毒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社区戒毒协议,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对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戒毒人员,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第三十六条: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设置戒毒医疗机构或者医疗机构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戒毒治疗应当遵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戒毒治疗规范,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戒毒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做广告。戒毒治疗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可以对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进行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对在治疗期间有人身危险的,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发现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治疗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回答4:

我国目前的戒毒体制和模式主要是:强制戒毒、劳教戒毒和一些卫生医疗单位开设的自愿戒毒。强制戒毒由公安机关主管。劳教戒毒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专门的戒毒劳教所,二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规定,对经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吸毒人员实行劳动教养。此外,还有卫生部门开办的一些自愿戒毒医疗机构。

回答5:

自愿戒毒。为鼓励吸毒人员与毒品决裂,我国建立了自愿戒毒模式,即在卫生医疗部门内开设戒毒医疗机构,吸毒人员可以自愿在戒毒医疗机构接受为期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与康复。 2、强制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