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 故:因此 。 虽:即使。名:名贵的。
4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5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6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 称:著称。
7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 一食:吃一顿。食,吃。
9 或:有时。
10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2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3 食马者:食,通“饲”,喂。
14 其:指千里马,代词。
15 是:这样,指示代词。
16 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17 能:本领。
18 足:足够。
19 才 :才能。
20 美:美好的素质。
21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2 且:犹,尚且。
23 欲:想要。
24 等:等同,一样。
25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6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7 求:要求。
28 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
29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30 食之:食,通“饲”,喂。
31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
32 鸣:马嘶。
33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4 执:拿。
35 策:马鞭。
36 临:面对。
37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8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39 其(2):恐怕,表推测语气。
40 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41 知:懂得,了解,认识。
42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43 食马者:指不懂得重用人才的官吏。
44 伯乐:贤明的君主,懂得如何重用人才。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望采纳,谢谢!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部分教材、书籍使用“只”[1])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翻译:世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贵的马,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是千里马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好的素质就不能显现出来。尚且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也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2]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选自《昌黎先生集· 杂说》韩愈 唐)或(《韩愈文选》)
简介:《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世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贵的马,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它称为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是千里马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好的素质就不能显现出来。尚且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也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이 세상에서 박락이 먼저 있고 천리마가 있다,천리마를 자주 볼 수 있지만 박락을 보기 드물다.그래서 아주 비싼 말이 있는데도 마부 손에서 굴욕을 당할 뿐이라서 보통말과 같이 마구간에 죽어 버리기 때문에 천리마라고 불지 않는다.하루에 천리를 갈 수 있는 말이 밥을 먹을 때 한 끼리 양식을 한 섬정도 먹어치울 수 있다.말을 키우는 사람이 천리마인줄 모르니까 보통말로 키운다.이런 말은 천리를 갈 수 있는 제능이 있지만 밥을 잘 못 먹고 힘이 부족하니까 제능과 좋은 소질을 나타날 수가 없다,보통 말과 비교치 못하는데 하루에 천리를 갈 수가 있겠니?
译文: 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