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取暴利是什么意思?

2025-04-26 09:15:2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牟取暴利的意思是:指以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在短时间内获得的巨额利润。

1、拼音:móu qǔ bào lì

2、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经营等。

3、近义词:投机倒把、小往大来

4、反义词:生财有道、生财之道

5、感情色彩:中性词

6、成语结构:动宾式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投机倒把

1、拼音:tóu jī dǎo bǎ

2、释义: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牟取暴利。

3、出处:现代·浩然《艳阳天》第四十七章: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弯弯绕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

二、反义词:生财有道

1、拼音:shēng cái yǒu dào

2、释义:挣钱有合乎道义的办法,后形容挣钱很有方法。

3、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白话文: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才会经常充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牟取暴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机倒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财有道

回答2:

牟取暴利的意思是:以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在短时间内获得的巨额利润。牟取:谋取,尤指以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取得金钱。暴利:巨额利润。

拼音:Móu qǔ bào lì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经营等。

成语结构:动宾式

感情色彩:中性词

扩展资料

“谋取”和“牟取”的区别:

1、结构不同

“谋取”是设法取得,“谋”与“取”意义不同,“谋”修饰“取”,属偏正结构;“牟取”就是取得,“牟”与“取”意义相近,它们是并列关系,属联合式。

2、使用的范围不同

“谋取”可以用于名利,呼丁以用于其他。如‘谋取利益”、“谋取办法”,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他人或集体,如“谋取利益”、“谋取办法”,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他人或集体,如“谋取私利”、“为人民谋取幸福”。而“牟取”只用于名利和个人,如‘’牟取暴利”、“牟取私利”。

3、感情色彩不同

“谋取”是中性词,可褒可贬;“牟取”则只有贬意。

回答3: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10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一违法行为是《价格法》第14条第7条规定,但是无论是价格法还是《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都没有规定牟取暴利行为的具体形式和构成要件。那么到底什么是"牟取暴利"呢?

  根据国务院1995年发布的《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的规定,"牟取暴利"的违法性应该从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加以界定,即必须实施了暂行规定中规定的结果违法行为,并且获取了超过规定的合法标准的超额利润,这一界定应该是比较科学的。暂行规定中列举了牟取暴利的具体违法行为以及确认暴利的利润标准。显然,这一利润标准不可能是一个统一的具体数额,而只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确认,即空间上、时间上、彼此间的比较,所以暂行规定采用了"四个通一"、"三个平均"和"一个幅度"的标准:

  1、四个同一

  即"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档次、同种商品或服务"。所谓同一地区,指在同一城市或同一行政范围内。所谓同一时间,指各类商品时令相应的季节内或另有规定的时间内。所谓同一档次,指按经营场地设施、服务质量、单价高低等确定的档次、等级相同或相近。所谓同种商品或服务,指规格、型号、质量、等级、工艺、牌号相同或相近的商品种类。

  2、三个平均

  即市场平均价格、平均差价率、平均利润率。市场平均价格、平均差价率、平均利润率是测定暴利的基础标准。"平均"是要说明或界定价格、差价率和利润率不是特殊的、异常的,而是指绝大多数具有代表性的。市场平均价格所指的"价格"系市场调节价,它区别于体现国家意志的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市场平均价格是指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档次、同种规格范围内的平均水平。

  平均差价率所指的"差价率"包括进销差价率、批零差价率、毛利率和地区差价率。它是在商品基础价格之上顺加的差率,平均差价率是指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某种商品差价率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种规格范围内的平均差价水平。它是在市场中形成,由价格管理部门测定出来的,而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规定差价率。

  平均利润率是指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利润率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档次、同种规格范围内的平均水平。

  3、一个幅度

  即规定的允许上浮的合理幅度。市场平均价格、平均差价率、平均利润率只是认定暴利的基础标准,还不是关键性的标准。关键性的标准是在这三个基础标准上的合理幅度。即在市场平均价格、平均差价率、平均利润率的基础上允许上浮的幅度。

  这里规定的"三个平均"和"一个幅度"的标准,与政府指导价中所说的基准价及其浮动浮动不同,因为:第一,政府指导价的浮动幅度比这里的合理幅度要小得多。第二,政府指导价的浮动没有考虑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第三,政府指导价的浮动幅度也不是完全以"三个平均:为基数制定的。这种标准也不同于价格法规定的临时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的价格管理形式,因为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一般是由于特殊原因,价格突然波动剧烈时采取的一种强制性的行政控制手段。而通过市场平均价格、平均差价率、平均利润率及其合理幅度类来限制暴利,是在一般情况下对经营者采取不正当价格行为牟取暴利的法律约束,二者的性质是不同的。所以,制止暴利的规定关键是着眼于价格行为规范上,而不是使政府重新恢复行政定价或变相的行政定价。

  有人认为,经营者只要获得很高的利润,就属于牟取暴利行为,应当受到制裁。这种观点到底是否正确呢?回答是否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都会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能力,展开激烈的竞争,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为如果没有丰富的利润,市场主体就无法发展壮大,甚至无法立足、生存。因此,经营者追逐利润,是未可厚非的。获取高额的利润,并非都是非法的"暴利"。"暴利"与高额利润,相同点都是高利润,甚至是超额利润,那么应如何区别其合法与非法呢?如果仅从获取利润的行为去界定,那么就只能区别出是否具有不正当价格行为,而不能区别是否为暴利;如果单从获取利润的结果去界定,那么一方面把许多采取不正当价格行为而未取得过高利润的经营者放纵了;另一方面却把一些采取正当价格行为而获取较高利润的经营者给限制住了,结果起到了保护落后、打击先进的作用。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行为和效果结合起来进行界定。法律的意志应当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打击不法的,因此,《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就一方面打击暴利,另一方面鼓励经营者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取高额利润:"生产经营者通过改善经营管理,运用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的利润除外。"从而明确了这种高额利润不属于暴利。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营者的利润高不等于违法,利润率低不等于合法,关键是要看中间牟取利润的手段是否正当。《价格法》第9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努力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合法利润。"   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的,也就是违反《价格法》、《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构成牟取暴利行为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中有明确规定,《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也作了衔接处理。根据这两个行政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

  第一,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而同时处以违法所得5 倍以下的罚款。这里所谓的"违法所得",是指违法行为人因牟取暴利行为而多收取的金钱或者财物。"牟取暴利"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就是获取了很高的利润,因此,这种违法行为必然有一定的违法所得。但是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14条的规定,违法行为人多收取的价款如果可以退还,应当限期(或者公告)退还给多付价款的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期限届满仍无法退还的才可以按违法所得予以没收。因牟取暴利行为而给违法行为人带来的"暴利"所得也适用这一规定。

  第二,情节严重的,由价格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这两种行政处罚都属于对违法行为人的能力罚,即剥夺其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对经营者的利益影响很大,因此规定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才能给予这种行政处罚。

回答4:

牟取:谋取,尤指以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取得金钱。暴利:巨额利润。
暴利
法律和经济概念,是指生产者、经营者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超过合理利润幅度的行为,其具体界限和认定通常由有权机构(物价部门、法院等)根据同种商品、同档次服务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的相对价格水平认定,但普通消费者也不难根据社会常识和生活经验做出合理判断(有人认为超过50%、甚至超过100%足以视为暴利)。
我国相关法规包括: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行业暴利”与“企业暴利”的持续存在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答5:

牟取:谋取,尤指以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取得金钱。暴利:巨额利润。指以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在短时间内获得的巨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