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是指什么?

306个穴位分别又是什么?
2025-05-02 02:19:5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回答2:

手三阴 三阳 足三阴 三阳

回答3:

人们都在讲养生,其时每天的十二时辰就是最好的养生。

回答4:

经络的主要内容与主治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有一个经络系统,它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的通路。“经”,指的是主干;“络”,指的是分支。人体通过经络把各个组织器官连成一个整体,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经络具有疏通气血、营养全身、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的作用。
  当人体有病时,如外感风寒,首先侵袭皮毛肌表,进而传人肺脏引起咳嗽、胸痛、吐痰。相反,内脏有病,又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如肾病可见腰痛,肝病可见胁痛等。由于每条经络都分别属于某一脏腑,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病人临床出现的症候进行辨证,判定病在哪一经或哪几经、哪一脏腑或哪几脏腑,然后再有的放矢地选穴配方,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因此,经络不论在诊断或治疗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络的主要内容为十二经、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等,其中以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尤为重要,通称为十四经。现将十四经的循行(有穴通路)、起止及其主治作用分述如下:
  1. 督脉督脉统帅人身的各阳经,循行在背中线,起于尾椎下的长强穴,止于龈交穴,与任脉相交会。全经共28穴。主治:热病,神志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大肠、肛门疾病。2. 任脉任脉统帅人身的各阴经,循行在腹中线,起于生殖器和肛门中间的会阴穴,过阴毛沿腹部、循腹中线上行直达咽喉,过下颏环唇入眼眶,止于承浆穴。与督脉相交会,全经共24穴。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胸腹部疾病。
  3.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上外侧的中府穴,沿上臂内面桡侧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的少商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计11穴,左右共22穴。
  主治:胸、肺、咽喉疾病,神志病,热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4.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示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沿上肢外面桡侧上行,经过肩、颈至面部鼻旁的迎香穴止,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接。计20穴,左右共40穴。
  主治:头面、眼、鼻、口腔、喉部疾病,热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5.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侧沿眼眶下方的承泣穴,经过颧部,环绕口唇,沿下颌骨向后至下颌关节附近分成两支:一支经耳前,沿发际,至额角的头维穴;一支沿颈前、胸腹、下肢胫骨外侧前缘下行,止于第二趾外侧的厉兑穴,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计45穴,左右共90穴。
  主治:头面疾病,口腔、咽喉疾病,胃肠疾病,瘫痪痿痹,热病及神志病。
  6.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内侧的隐白穴,上行至内踝前面,沿小腿内侧正中,大腿内侧前缘上行,达腹部和胸部的外侧,止于胸胁部的大包穴,与手少阴心经相交接。计21穴,左右共42穴。
  主治:消化系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