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与学生家长打交道

2024-11-16 05:41: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班主任处于学生、家长、科任老师三者之间,起枢纽作用。在学校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班主任;任课教师是不是能具有班主任意识,取决于班主任的亲和力;家长是你的同盟军,还是你的对立面,家校是形成教育合力,还是分力,看的是班主任的水平。年轻人做班主任,有很多优势,但经验不足等缺陷,也和优势一样明显。教育,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急需我们通过培训,通过学习,通过探索,迅速在经验上丰满起来。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来,第一要求什么?找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有管理水平的班主任。因此,在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的这三年中,如何让家长感受班主任的经验,满意班主任的水平,尤其在教育就是服务的大背景下,就显得重要而且迫切。青年班主任要把握好与家长的相处之道,要着意四个方面。一、真诚1、勇于推销自己。初次接触,家长总会十分关心他们孩子的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以便确信他们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因此,所有和家长的第一次面对面就显得十分重要。要让家长们相信,你是一个好老师,是一位可以令他们信任的老师,是一个有能力教好他们孩子的老师。只有让家长对你产生足够的信任,甚至佩服,他们今后才会积极配合你、相信你。这一点很重要,这决不是在家长面前炫耀自已,这同时是为了给家长一份信心,而这种信任也会对他们的孩子,产生良好的心理作用,最终也给了你一份能教好这些孩子的信心与热情。反之,如果家长对你这位老师心存疑虑,甚至有所轻视,那么,今后的工作也就难以开展。这需要不动声色的自我展示,谈话、礼节、修养等等,不能让人有任何做作的感觉。如果说信任是土壤,植根在这土壤上,沟通的花朵会很娇艳;如果说信任是桥墩,建筑在这桥墩上,沟通的桥梁会很顺畅。2、以心换心。班主任与家长当面交流,一般有三种情形:约家长到校来,家长主动来校,家访。不管出现哪一种情况,(1)要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这个家庭的朋友,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千万不要以教育者自居,指示家长怎样怎样。(2)要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约见家长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尤其是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3)要理解和容忍家长对学生一定程度的偏爱、偏信与偏袒。社会大背景与独子家庭注定了要有大多数的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溺爱孩子。因此,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以理服人的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要让家长感觉,你希望他的孩子成才是出自真诚的。你对他孩子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你的所有建议、目前的所有措施,确确实实是在为孩子的成才努力。班主任在情感上的情真意切,外化为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力争去使家长感动。要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是通情达理的。只是要注意:以诚感人要做到诚与情配合;以诚感人要做到诚与真结合;以诚感人还必须伴之以虚心。二、耐心1、控制情绪。青年人情绪易激动,也易冲动。尤其是学生违纪请家长来,尤其是碰到一些性格暴躁的、溺爱过度的、偏信自己孩子的家长,面对家长的指责,很容易气不打一处来,语言失控,行为失控,在气度上输给家长。家长从内心认为你是教育者,首先体现在对你修养的钦佩上。要知道,你和家长一样不理智时,你的教育形象就彻底被颠覆了。当你最手足无措的时候,最尴尬无助的时候,最感觉不能容忍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耐心来生成智慧的时候。青年班主任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由于年轻,家长可能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轻视你,这是正常的;从最初的怀疑,到观望,到最后的信任,确实需要一个过程,这也符合实际。班主任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过程缩到最短。而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耐心。青年班主任年轻气盛,往往不能冷静面对家长的挑剔和无端的指责,克制不住自己感情,从而导致双方矛盾的激化,这也是极易发生的。年轻的时候,耐心需要刻意的提醒自己与修炼。面对较火的场面,心里数数也好,自我告诫三遍:“千万不要生气”也好。总之要有办法,控制自己一触即发的情绪。耐心了,控制了,也就意味着你脱离了处事简单,方法粗暴,机械生硬。耐心了,也就意味着你控制了事态的主动权和教育的走向。耐心,对家长而言,你所传达的信息是:我确实很爱你的学生和我的事业。显现的是:教育者的大度与大气。即便是遇上性格粗暴,刚愎自用、甚至蛮不讲理的家长,你也要以慢对快,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有点类似于毛主席游击战的十六字方针。2、让家长明白他的意见很重要。有一本书,封面上有一句话:“一个好父亲等于一百个好老师”,这不是说家长的教育智慧与水平,而是说,在知子莫若父(母)上,班主任是赶不上家长的。因此,在班主任和家长面对面时,要谦虚诚恳,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述,在专心倾听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对”或“是”这样的短语呼应,最好是动笔记一下要点,让家长感到自己的意见很受重视。3、班主任要善于倾听,也要善于询问和引导。一位优秀的沟通好手,必然是一位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善于询问、感受。千万不要只顾自己滔滔不绝,一吐为快,剥夺家长讲话的机会。要积极饶有兴趣地倾听,同时要善于捕捉机会,反“客”为“主”,反听为说;要多用开放式提问,尽量少用封闭式提问等等。尤其是在学生犯错,而家长在对待犯错上有不同认识的时候。比如:学生归寝时说话,学校是按严重违纪处理的,家长可能认为就是说了几句话。此时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4、语气要委婉。青年班主任面对的是比自己年长的家长,不能居高临下,我们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或“你认为怎样”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这样家长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当然也不能过于谦虚,在确定无疑或原则问题时,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让家长相信你的意见是不容质疑的。就是孙维刚老师说的,充分尊重家长,但也不迁就家长。三、微笑微笑的字面含义很简单。但它在教育技巧中的力量却是无法估量。和家长打交道,要发挥微笑的无穷魅力。家长一时不理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轻声细语、适度静默和脸上充满微笑,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则不论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感化家长,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学会微笑,是初当班主任时,要修炼的一项基本功。微笑意味着礼节周到热情。和家长见面,青年班主任都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着整洁,精神焕发,给家长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也是对家长的尊重。家长来访时,要起身欢迎,端椅递茶,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而且要尽量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请喝茶”等等。家访时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这样就会使家长明白你是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班主任,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微笑意味着替家长着想。约见家长,最好事先约定。在家长太忙或自己抽不出时间接待,都不是合宜的时机。有的年轻班主任在与学生发生矛盾而无法解决时,请家长协助,而家长一时抽不出身,而仍然要求家长赶来,结果问题不能解决,反而使矛盾激化。有的家长来访,而自己又没时间接待,把家长晾一边,导致家长牢骚满腹。微笑意味着班主任在思想上要摒弃“师道尊严”。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使双方在心理、感情上接近和融洽。比如,有些学生学习品行稍差些,其家长会以为老师有看法,去了怕没面子,不太愿意与班主任接触。越是这样,班主任越要做到谦逊有加,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这样,家长就会配合你的工作,以促进这些学生的早日转变。微笑意味着意志上的努力与自控。面对做领导干部的家长,面对蛮不讲理的家长,做到理智而面带微笑,确实有点难为青年班主任。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这个时候,能够使你这个年轻人在家长眼里感觉不一般的、有主见的、有水平和能力的,就是微笑。越是微笑了,往往是家长在气头上无处撒气,在望子成才的共同愿景下,会很快意识到自己过份。但这时班主任控制不住了,往往是事情越来越糟,自己生了气,家长还认为你涵养不够,自己还把自己推进了后续教育的死胡同。四、策略1、班主任在观念上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地、全面地、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哪怕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班主任就要抓住这些闪光之处,使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学生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主动协助班主任共同教育学生。2、接待家长是班主任工作的临时中心。不论学生表现如何,家长来了,千万不要因为其它事情的繁忙而冷落人家。即使真的有脱不开身的事,也要先安置好家长,在语言上请求谅解,让家长感到被尊重。通报学生违纪,也应平心静气,讲清道理,说明利害。既要动之以请,更要晓之以理;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尽量避免“登门告状”、“漫发牢骚”的现象。爱之所致,情之所依,理之所随。3、面对自己孩子存在的各种问题,期望值很高的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他们很苦恼,也很着急,他们迫切希望从班主任那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青年班主任能够及时地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将会增加家长对你的感激和信任,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在给家长建议时,要注意:(1)要有针对性。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如成绩、个性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听似全有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2)要科学实用。给家长的建议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科学实用。没有把握的不要说,记不准确的不能说,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故作高深。如果建议不科学不合理,班主任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多读书,多学习。(3)要有建设性。家长经常性到学校看望孩子,大事小事包办,经常送吃的东西,给孩子过多的钱,给孩子配手机,用车接送孩子,放任孩子抽烟等等,是部分家长常有的不良习惯。指出这些问题,同时要提供可行性的建议。语言尽可能用建设性口吻。如:“你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你能否试一下这种方式”等。让家长从内心认可。4、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教育非常钻研且很内行的家长,可以在家长会上推荐做报告,充分满足其心理上的认同感与成就感。(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但是,在提要求时,一定要遵循:从“抱”到“走”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得有个“搀扶”的过程,不能一下子对家长期望过高。(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与期望心理,改变放任不管的态度。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只有学校教育,是承载不了孩子成人成才任务的。促使家长不论是事业型的时间少,还是自以为不懂教育完全指望学校,都把对学生的关注当成家庭的第一大事。(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是班主任最感头痛的家长类型之一。高考以成绩论英雄,学校考核以成绩论英雄。学生成绩差,可能已经拖了你班年级排名的后腿。但班主任更要明白,成绩差,家长比我们更感痛心与无助。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因而,和家长交流,不以绝对排名来说事,尽量不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评价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一要沉得住气,二要注意自己的态度。无论家长有多强的维权意识,无论家长如何偏听偏信。无论他如何性格粗暴,刚愎自用,甚至蛮不讲理,仿毛主席游击战的十六字方针,也送大家十六个字:以慢对快,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让一切的骤风暴雨在你的微笑和耐心面前失去脾气。5、与家长沟通方式。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会。电话、书信或E—mail。家访,这是最具教育智慧最具原生态力量的重要技巧。向家长反映学生问题的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可以面谈,也可以电话中谈,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要公开、透明,尽可能让学生理解。而且,从方法上,还可以和科任教师一起谈,和年级领导一起谈,有几个学生在场一起谈等等。追求交流的预期目的。当然,不主张在吃请的饭桌上谈,不主张利用家长办私事的背景下谈。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家长,班主任要选择适当方式,经常性地和家长联系。争取把他拉进你的同盟军。6.班主任要时时顾及学生家庭的尊严和隐私。赢取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切忌在家长面前搬弄是非,切忌夸大其词,切忌批评学生捎带家长。不论你如何对做领导的个别家长身上带有的世俗与圆滑看不惯,不论学生身上有多么让你感觉容忍不下的恶习,都要顾及这些,不要含沙射影,不要指桑骂槐,不要口无遮拦,千万不能图一时之快,图口头之快,无形中降低自己的人格,让家长看不起。7.对学生的违纪惩罚制度和措施,要让学生同意、家长认可。魏书生,李镇西也处罚学生,但人家除了处罚方法颇具艺术性和人性化之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和家长在内心深处认可了你的处罚。年轻班主任没有足够资历,这一点就更显得重要。8.问题学生要和家长早沟通。问题学生是大规模招生后的必然结果,有严重恶习(抽烟,喝酒,网瘾,手脚不干净等)、家庭异常、性格特内向、家庭特贫困、身体有异常病史等,各位班主任一定要心中有数,掌握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多加关注,早做疏导,备有预案。往往这些学生一旦有事之后,处理起来比较棘手,一定要早与家长通报,早沟通,争取不出现事涉安全的事件。曾有一个佛典,是这样说的:一老僧欲收一弟子,遂考弟子天资与悟性,逐句说了四句话让弟子解释:让别人成为自己,让自己成为别人,让别人成为别人,让自己成为自己。个人以为,让别人成为自己,就是要让家长认同自己观点;让自己成为别人,就是要做到换位思考;让别人成为别人,就是要尊重家长的见解;让自己成为自己,就是要有自我的教育智慧、个性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