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菜是高原特有的野生陆地藻类生物,也是青海的"三宝"之一。因形似人的头发而得名,纤细如发丝,俗称头发菜。青海的湟水、黄河东部流域的脑山山坡、沟壑地段和牧区草原分布较多,每年夏末秋初为发菜的盛产期,3-4月份也有生产。一般在早晨和雨后,用铁丝耙或竹耙扒菜。采集后轻轻拍打,抖其土块,拣其杂质,晾干后梳理成绺,即为成品。
在高原,每当夜降春雨,晨沐朝阳之时,潮腾腾的山坡上,一团团黑如青丝,状若乱麻的东西或缠绕在草根里,或紧贴在地面上,闪着乌油油的亮光。可以说,阴雨天气是发菜生长的最佳气候,湿润是发菜丰产的条件。厚道的山里人常以鲜蛋和上发菜蒸成蛋糕待客。金灿灿的蛋羹中,镶钳着丝丝发菜,色泽分明和谐,味道鲜嫩可口,堪称上品。其实,它不仅是闹市名肴中必不可缺的常客,如福建的发菜球,北京的酿发菜,陕甘的拌发菜等,而且还是南洋名商大菜中的佼佼者。在海外,它常常被作为第一道菜,象征着四季发财,生意兴隆。因而被视为逢年过节馈亲待友的珍肴。据分折,发菜含有人体所必须的七种氨基酸和锰、铁、钙、铜等十几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高于黑木耳,比鸡蛋高出32%,为枸杞的四倍,可与凤尾茹媲美,故有补身益气,治疗高血压病,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含量等特殊功效,并因此而驰名国内外。
发菜营养丰富,民间采食已久,可炖、炒、烩、凉拌,其味皆佳,不但是延年益寿的保健食品,也是青海的名菜的宴席珍品。"芙蓉发菜"就是一道名菜肴,由青海名厨宋发剑创制于1984年。主料为鸡脯肉和青海特产发菜。做法是:用搅打均匀的蛋清在平底锅中烙成薄饼,上摊鸡肉茸,再铺一层泡发洗净的发菜,卷成长卷蒸熟后切成圆片装盘,灌入调味汁,上笼蒸5分钟后沥出调味汁,扣入盘内,浇鸡汤兑成的汤汁即成。此菜内包发菜,外卷蛋白,黑白相间,故得名。
~~~~~~~~~~~~~~~~~~~~~~~~~~~~~~~~~~~~~~~~~~~~
2、红桃K集团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是国家科学技术部评定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是湖北武汉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企业。
红桃K集团以中药现代化、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为产业发展方向。公司主导产品红桃K生血剂是诺贝尔奖成果转化产品,连续11年销售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总营销收入达78亿元,产品已拥有1亿多人次服用,被消费者誉为“中国血健康专家”。红桃K已累计向国家交税8.59亿元,多次受到湖北省、武汉市和东湖高新区重奖。
“红桃K”商标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被国家工商总局列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红桃K集团技术中心是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评选为“重质量守信誉”企业。
位于中国武汉光谷的红桃K药业基地,列入武汉市“十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总占地面积350亩。药业基地一期工程投资3.6亿元,已建成投入使用,拥有符合GMP标准厂房的固体制剂车间、生物制剂车间、口服液车间和丸剂车间以及原料提取车间等,全部生产和检测设备从德国、意大利、英国引进,达到当今世界制药行业先进水平。
十多年来,红桃K集团开发现代保健中药,目前拥有国家新药和保健食品102个,其中国家新药7个,独家生产及传统中药74个,保健品转药品5个,保健食品16个,形成了补血类“红桃K”品牌、调经养颜类“经悦”品牌、补肾强身类“欢快”品牌等系列产品,形成了中国补血市场的技术核心竞争力,确立了在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领导品牌地位。
红桃K集团先后盘活19家国有企业10多亿国有资产存量,并通过资本、技术、管理、新机制的注入,使这些国有企业脱困致富,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自1994年至今,先后安置再就业人员18,568人,员工遍布全国各地。
红桃K回报社会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1.12亿元,其中扶贫资金1500万元,热心支持知识工程、见义勇为、残疾人康复、抗洪救灾、市政建设、资助贫困失学儿童、建立优秀大学生奖学金、建设希望学校、支持体育事业、支持抗击非典等社会公益事业。
红桃K集团公司董事长谢圣明是一位学者型企业家。他原是湖北高校青年教师,1988年创办文化产业,1994年创建红桃K集团。十多年来,谢圣明艰苦创业,不断改革创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持续发展作了有益探索,受到中央和湖北省、武汉市各级政府的重视。他连续当选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两届全国工商联常委、湖北省工商联副会长。
红桃K集团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中心,以保健药品的品牌优势,伸开生物医药之翼;以生物农药的技术优势,伸开生物农业之翼,切实推进两翼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比翼齐飞。
植物药保健品类
红桃K集团以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为本,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体,走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植物药相结合的道路,切入植物药国际研究开发网络,在植物药产品成份构成、作用机理、生产工艺标准化上进行突破,形成中国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推出以诺贝尔奖成果转化产品红桃K生血剂为主导,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纯天然的补血、补肾、健脑、抗衰、降脂、减肥等国家级新药和保健产品,其中2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
3、生鱼
学名 ∶Channa Striatus
马来文名 ∶Haruan、Aruan、Ruan、Taman Paya。
英文名 ∶Striped Snakebead。
俗名 ∶班鱼、鳢鱼。
别名:黑鱼、财鱼、乌棒、斑鱼、蛇头鱼、孝鱼、默头鱼等。
生鱼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
一、生鱼的经济价值
生鱼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经济鱼类。生鱼的地方名有:黑鱼、财鱼、乌棒、斑鱼、蛇头鱼、孝鱼、默头鱼等。生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食品。
生鱼骨刺少,可食率63%。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在两广和港澳地区,生鱼一向被视为病后康复和体虚者的滋补珍品。广东驰名的“生鱼葛才汤”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生鱼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运输方便,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外贸易的需要,生鱼渐成为产销两旺的特种养殖品种,生鱼的养殖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二、生鱼的生物学特性
生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乌鳢、斑鳢及其杂交种,而生鱼即为它们三者的俗称。
(一)形态特征
1、乌鳢的形态特征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顶各有2行黑色斑纹。背鳍很长,几乎与尾鳍相连,无硬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腹鳍短小,胸鳍圆形,鳍端伸越腹鳍中部。臀鳍短于背鳍,尾鳍圆形,末端不达肛门。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2行鳞片,位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基。珠三角地区的渔民习惯上称为“两湖生鱼”。鱼肉腥味较浓。
2、斑鳢的形态特征一般体长20厘米,体重500—1000克。体近圆筒状,尾柄粗短。头长、吻短、略平扁。背鳍、臀鳍基部甚长,无硬棘。胸鳍圆,腹鳍小,前位。尾鳍圆形。体黑灰色,腹部灰白,具有众多不规则大小黑斑;头顶部黑斑呈“一八八”状。习惯上称为“两广生鱼”,鱼肉煲汤无腥味。
3、斑鳢与乌鳢的主要区别乌鳢体较长,斑鳢体较短;乌鳢头顶部有七星状斑纹,斑鳢头顶部斑纹则呈近似“一八八”三个字之状。此外,乌鳢的头比较尖,更似蛇状。
4.杂交鱼以外地(山东、湖南等地)乌鳢为父本、广东斑鳢为母本杂交育繁出子一代杂交种,该杂交种生长速度快,3个月体重可达1公斤左右,具有抗逆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在珠三角地区,斑鳢俗称为“港种”,乌鳢俗称为“湖南鱼”,以前两种生鱼杂交繁育出的子一代鱼为“杂交种”。
(二)生活习性
生鱼是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时常潜于水底层,以摆动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生鱼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很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变化、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水体缺氧时,它可以将头露出水面,借助鳃腔内的鳃上器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即使在少水甚至离水的情况下,只要保持鳃部和体表一定的湿度,仍可存活较长时间。生鱼的生存水温0℃—41℃,最适水温26℃—28℃。当春季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夏令季节常活动于水体上层,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底深处,当冬季水温过低时,其将身体后半部潜埋于淤泥或草堆里,头露在水中不吃不动。生鱼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当天气闷热、下雨涨水时,生鱼往往会跃出水面,沿堤岸逃逸;在有流水冲击时往往也会激起鱼跃而逃跑,逃逸时身体似蛇形,缓缓向前移动。
(三)食性与生长
生鱼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自然界生鱼主要以小鱼、虾、蛙、和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因鱼体大小和栖息环境的不同,其摄食的食物种类也不同。鱼苗期主要以桡足类、枝角类和摇蚊幼虫为食,当体长达3厘米以上时,转向以水生昆虫为主,也吃一些小型鱼虾,当体长达8厘米以上时,则以鱼虾为主要摄食对象。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鱼体的长大,当食物不足或规格大小相差悬殊时,生鱼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养殖生鱼要注意放养规格一致,尤其种苗培育阶段,应根据大小实行多级分养。在自然条件下,2龄前为生鱼体长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盛,2龄后进入性成熟阶段,鱼体增长速度减慢。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使用膨化饲料投喂,夏季高温时节养殖4个月后,斑鳢(港种)可达1·0—1·2斤,杂交种养殖3个月可达2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