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善是人心所向,它基于全体人类的价值取向,人类的共同意志。人们以此意志制定规则,伦理,法,就是为了规避违背共同意志的行为。这个共同意志既有最根本的生存意志,又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生存意志就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潜在愿望,生存是最大的利益,而利益往往是互相牵扯的,因此要有机制来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伦理(善恶标准)是这种机制的一部分。符合人类生存意志的,且不违背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行为人们就称之为善,其余均为不善。追求善是意志和利益实现的方法,所有人都在追求善,楼主说的那些所谓追求恶的人其实也在追求善,只是他们追求的善是对自身的善(为自身的),与共同意志相冲突,不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所以变成别人眼中的恶。
楼主的假设可以这样解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互相牵扯,在假设两者矛盾不可调和时,男人想要女人符合他的利益,女人保护自己的利益就要损害男人的利益,那么利益最大化就是男人放弃一部分利益(一次交欢),而保全更大的利益(把根留住),同时女人也保持了自己的利益不丢失。
当然,这是伦理学的解释,我也不喜欢把所有的事都归结利益,我认为,善念是人的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并非先天形成,最初是来自母爱,后来才加上了社会伦理的规范。刚来到世间的人对于感情是自觉复制的 ,得到的是爱,心中就会存有爱,每个人都不是吃土长大的,多少都在生命之初接触了母爱,所以人心都是先存爱,而后恨才产生的,看起来像是人性本善,而其实人性来自母性,是母爱赋予所有人以良好的开端。当你发自内心动善念的时候,你应该感激母亲。
补充:很抱歉楼主有这种心情。是我们共同把问题挖得太深了,不是吗?真理是朴素的,可能也并不美丽,与其知道一个不美的真相而谁都无力改变它,不如继续维持心中这个美丽的幻象,不要点破它。浮生若梦,没有什么真相是不可接受的,而人如蝼蚁,何不把梦做得更美一点呢?善是一个美梦,你把它作为一种境界去追寻,就会体验到佛的快乐。谁说行善不快乐?善念发动处,便是快乐倾溢时。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因为善是人的本性,所以人人都会向善。
所谓追求恶,也是因为他把自己的享受的当作善了。没有人会想要自己做自己也认为是恶的事情。
1 干坏事,之前人会觉着获利了,可以改善自己的状态了,出于兴奋中。之后,人就明白自己伤害他人了,善良的本性就会告诉人做错了,就会产生内疚和悔恨。可是重利益的恶人会很快沉浸在满足欲望的喜悦中,忘记了良心。
2 善是人的本性,而所谓的利益驱动恰好是不善的心,是邪恶的,违背本性的。
3 大义就维护所有人的善,维护社会的道德。在人善心显露的时候,人就会遵从大义。
4 良心谴责促使人赎罪。如前所说,利益驱动就是恶。
5 良心谴责和满足欲望之间,很多人会选择满足欲望。这就是懦弱。作恶可以带来快感,而行善给人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