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
1、别名
方城: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
堑、长堑、城堑、墙堑 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从战国直到明代几乎全都使用过。
塞、塞垣、塞围 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关口要隘,二是表示长城。
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 这些称谓在史书中很常见。
壕堑、界壕 壕堑是长城建筑的一种形式,而界壕则是金代长城的专用词。
边墙、边垣 将长城称之为“边”,主要是明朝。中国古代,多将中原各地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地域称之为“边地”,明代则将在这一地域修筑的长城称之为“边墙”或“边垣”。
2、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3、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明长城的起止点: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半岛。
其他的百度百科里有http://baike.baidu.com/view/2203.htm#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