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孩”是家长的原因吗?要怎么学会相互体谅?

2025-04-27 07:03:2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好像这个社会上很多的年轻人都得了一种“厌孩症”,就可以十分明显的感觉到这个社会上,发自内心的在内心里有一个认知标准:虽然是不满三岁的孩子,虽然只是几个月大的婴儿,只要在公共场合会哭闹就是熊孩子,而这个时候的家长就是毫无素质毫无修养的“野蛮人”。

但是这样的衡量标准,不管是在哪里都是不合理、冷漠甚至说不通的。

但遗憾的是,对于现在的很多比较年轻的人来说,他们无法理会和理解也不愿意尝试体会站在一个已经是焦头烂额的母亲、一个是感觉不舒服的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一下当下的环境。他们一直认为只要是在公众场合哭的就是熊孩子,也是家长没素质的最好的体现。表现出的大多是“我不管你那些,你影响到我,那就是错了。”



在豆瓣上有一个叫“讨厌小孩”的小组,在跟帖中随便一条截图,最多的就是这样的留言内容。

不要选择去很自我的去劝说不想要孩子的家庭去生孩子,再和这样的家庭讲述生孩子是多么好的一件事。相同的我也绝对不会在决定不要孩子的家庭,在某天产生想要孩子的想法时,去嘲讽他们。这样的做法是毫无意义而且十分愚蠢的行为。

想不想要孩子其实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的基本的自由,没有任何人有这个权利去干涉人家的这种自由包括最亲近的人,道德绑架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明智的一种行为和做法。

文明社会,应该产生的共同的认知应该是:

有一个还不超过两岁的孩子哭闹的时候,作为一名有素质有教养的成年人,应该在这个时候给予这个还尚未成长的孩子一些理解和保持相对应的沉默。



不知道别人,在我的世界观价值中,当开车的时候遇到有推着婴儿车或是步履蹒跚的老人过马路的时候,不应该催着人家;在同一个场合中,有孕妇的情况下我们尽量多的照顾孕妇,我认为这是做人的最近基本的对文明礼貌的理解。

难道你会对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说“真是个老不死,出来晃悠什么!阻碍交通!”吗?你会对一名还怀着孕的孕妇说“又不是我的孩子,我凭什么照顾你?受不了就滚远点?”

当一个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因为太小了还不会说话,所以只能用哭闹来表达自己有的情绪,想吃东西、想喝水、拉了、尿了、周围的声音让他不舒服的时候,这个时候小小的孩子能做的就是“哭”,只有通过哭才能告诉家长,自己的需求。

当整个大环境都是父母必须要自己还没成长好的的婴儿吵闹,要不停地向周围人道歉的情况出现,那就和人的素质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只是反应了一种深深的冷漠。

在联合国有一个叫做“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目前在世界上获得证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大概有九百多个。但是,这么大的一个城市基数下,却没有一座是我国的。

事实上,这样的状况其实没什么可意外的——在你的城市走走看看,扪心自问,你的城市和城市居民,对小孩子好吗?



答案其实在就显而易见了。

就在几年前,一名女性在北京地铁上哺乳时的动作,被有心者偷拍下来,还要发到互联网上各种讥讽一番:

确实在公众场合这比较不雅观,特别是孩子不停地哭闹或者突然发生呛奶的情况时候,对于坦胸露乳的母亲来说,这样的场面无疑是十分的狼狈而且是尴尬的。

相信没有任何一位女性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将自己的身体坦露在别人的面前。看得人觉得尴尬不已也觉得十分不舒服,那么这位被看的妈妈,一定是还比看的这些人更加的尴尬。

看到之后就想说:“只有内心狭隘的人,才会关注到这些。”这样的做法虽然是相当的容易,但是站在这位妈妈的角度上看,这样的做法就是对他的二次伤害。

作为孩子的母亲,即便内心再不情愿,也是没有一点办法。对于怀里的小婴儿而言,妈妈就是孩子的全世界也是孩子的食物来源,就算知道会招来部分人的辱骂,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母亲也不得不这样做。



虽然已经有很多声音,呼吁现在的社会对这样的妈妈和孩子予以同情和关怀,这是在往好的方面发展的情况。但是仍然有各种各样的不理解的声音,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在这一方面做得确实不够。例如:母婴卫生间的公共设施,在一些别的国家的 “母婴卫生间”,里面的设施令人十分的惊叹。

里面不仅设有小婴儿的婴儿座椅,还有五岁以下的小朋友的专用马桶,并且:洗手液、婴儿用纸巾应有尽有。

但是,在我们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大环境中很少有这样规格的母婴室为了这些妈妈和孩子们的“不时之需”“也为了不再遭到他人的白眼”。好像这样的差距是我们潜意识里的对母婴的意识的过度的缺乏。

其实,人类对幸福的感觉不仅仅只是来源于物质的丰富,环境的安全。而是更应该在于对弱势群体的关系和爱护。如果连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到,那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里的人, 怎么可能体会得到幸福。




回答2:

厌孩确实是家长的原因,我觉得要学会相互体谅,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去沟通,多交流,这样才有助于两方之间的感情。

回答3:

我个人认为是家长的原因,而且我觉得家长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积极的来对待孩子,应该学会体谅孩子,因为孩子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