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阴阳家与道家有何不同呢?

2025-02-25 08:38:4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秦亡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在现在看来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但在当时遇到了问题。

刘邦之前所有帝王,包括天子和诸侯皆为贵族,到了刘邦这里,非贵族的人却当上了皇帝,成为了最大的贵族。

这打破了当时的成例,自然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就会对贵族的固有地位产生冲击。

在皇权领域里,这个问题被称为“帝王合法性”,而在国家层面上来说,这涉及到“正统”地位的确立。

即,汉代能不能成为一个正统王朝。

阴阳家将“五行”学说和朝代更迭联系起来,曾创造出了“五德终始”的说法,后世继承者用此来解决汉代正统问题。

邹衍曾经推算,黄帝为土德,那么夏商周依次就是木德、金德和火德,周之后是秦,那么秦就为水德。

刘邦本来也认为自己是水德,“北畤待我而起”,北方属水,服饰尚黑。但是张苍却认为汉应该是火德,因为刘邦当时宣传的是自己为“赤帝子”,斩白蛇起义。

而秦朝暴虐无道,不能算在“无德”之中,所以汉朝所承继的是周的火德。所以虽然服饰尚黑,但旗帜上却有红色。

汉朝的花饰多为黑红,与此有关。

但是秦朝毕竟也是一个正统王朝,不能不算,于是有人提出汉朝既不是火德也不是水德,而是克秦的土德。

这种说法也有人提出反对,认为“五德终始”不是相克关系,而是相生。周朝不是火德,而是木德,正因为秦朝是水德,顺序不对,所以才短命而亡,正该汉朝火德出世。

这一系列争端到了汉朝灭亡都没有争出一个结果来,但也能看出阴阳家在这一方面的努力。

道家:以“自然”、“无为”谈治国

很多人认为道家学说比较“玄”,更像是对世界本质的阐发,其实不是,道家作为诸子百家中的一个,也是宣扬其治国理念的学说。

道家的治国思想主要是“无为”,是和儒家、法家等相对立的一种方法。

道家的阴阳观念和阴阳家不同,它更注重事物在对立中存在的辩证,有高才有低,有上才有下,所以因为将“德”作为推崇的品质,那么一定是因为有“失德”的现象存在。

所以,道家的阴阳观念很多时候并不是用来支持自身理论的,而是用这样的论证方式来证明如何治国。

道家认为,当人们觉得某一件事情是好的,那么就说明这个世上已经出现了坏的事情。

这就是:

天下皆之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所以,统治者如果想要达到圣人一般的统治,那么就需要让百姓将善行、善事当做本能来行动,而不是大力提倡。

它要求的是让治下百姓回归到一种原始的状态,而具体做法就是所谓的“愚民”。

道家的“愚民”随便不像法家那么残酷,它认为只要治下人民得到满足,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更好的生活,那么自然就不会产生比较的心理,也就不会去“争”。

在一个范围内,所有人的生活其实相差并不大,人民不羡慕其他人的生活,同样也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糟糕,这样一来,小国寡民的社会就会变得稳固,国家也便更为安定。

回答2:

阴阳家把阴阳五行奉为圭臬,是其教义的主旨;但是道家则只是将阴阳五行作为其描述世界的一个工具。后来阴阳家、道家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了道教的一部分,阴阳之说也就成了道教的理论基础之一。

回答3:

起源不同,道家主要由老子创立,主要是道法传教,更加注重自然,而阴阳家是出自于五行占卜,更多倾向于推演。

回答4:

道家讲究的是自然无为,天人合一。而阴阳家讲究的是术数、阴阳、天时、地理是术的方面。

回答5: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阴阳家信奉万物如阴阳一样相生相克;而道家则信奉道法自然,尊重万物的生长规律,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