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方面:
一个国家算不算是“贫”很大程度上是以该国家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看看一些数据:唐代耕地面积为337万多顷,宋代为472万多顷(参杜文玉《唐宋经济实力比较研究》。)。在众人所公认的盛唐,宋代的耕地比唐代还多约40%。手工业方面,根据一些统计,宋代铁产量较在工业革命时的英、法两国的铁产量总和还要多。
商业贸易方面更是让人惊讶,南宋时临安府已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世界大都会,在义大利人马可勃罗笔下被说成是天堂一样。海外贸易更是支撑著宋代的经济命脉,由於指南针的发明和航海技术的空前发展,宋朝大搞海外贸易,遍及亚洲和一些东非国家。
论及中央财政状况,曾巩的《译经费札子》说“天下岁入,皇佑、治平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可见,宋代大致上处於收支平衡,即使是王安石实施变法时,也只有些微的赤字,但不消一刻就回复平衡,只要把民间的和地方财政上的一部分钱,装到了中央政府的腰包裏,财政问题又立即解决了,当然可以看成地方官员私藏丰富,所幸的是北宋年间鲜有农民暴动。
虽说宋代对外作战成绩不甚理想,往往以岁币求和,动摇了国家经济。但据一些事实可以看到,对外缴付的税币数量对比国家收入来说比例很小,而且可以在对外贸易中弥补,以宋对金的茶叶贸易为例,金国每年支出30万两银子(一作70万两),仅此一项就比绍兴和议中宋方付的岁币25万两还要多。综上所述,可见宋代的收入足够有余,也为下面所提及的预备了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