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只有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激发起学生脑海里思考的涟漪,进而激发起浓厚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讲述八年级上册《计划生育是国策》一课时,我首先展示地球被60亿人口压弯腰的漫画,让他们谈这幅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然后以一个母亲抱小孩的图片作为背景,播放婴儿啼哭的声音,学生就这样在婴儿的哭声和他们笑声中明白又多了一个中国人了,接着让他们看我国春运期间火车站人山人海的图片,很快他们就能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这样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在兴趣中用,一堂本来看起来枯燥无味的政治课也变得生动无比了。
在讲述八年级下册《培养亲社会情感》一课时,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我首先在萨克斯音乐声中展示了一组反映九寨风光的图片,学生去过九寨沟的比较多,他们一看到图片就来了兴致,争先恐后地说:“九寨沟,九寨沟,我去过。”我就找学生来描述九寨风光,我及时点拨归纳:“一句话——美。”然后把我随便从路边捡的枯枝败叶拿出来问他们:“你们在九寨沟游玩的时候见过这些东西吗?”“你们会不会因为九寨沟有这些东西存在就觉得这里不美呢?”他们都说不会。我又让他们看书上图片,及时引导他们思考:“图片所反映的现象美不美?”并让他们说出社会生活中其他的美。马上又展示一些反映社会生活中“脏、乱、差”现象,违法犯罪现象,以及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现象的图片,学生肯定会说这些现象不美,我及时点拨:“现实生活中存在这些问题就像每个风景区会有枯枝败叶一样,枯枝败叶不会影响风景区的整体美,‘脏、乱、差’等不和谐的现象同样也不会影响社会的整体美。”这样学生很轻松就理解了书上的观点,比让学生圈点勾画背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能够更好地增强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恰当的环境布置,音响效果,表情动作对情感的产生往往具有综合作用。 多媒体的辅助运用,是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最好方法,它可以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讲述八年级第十二课第一节《我的受教育权》时,考虑到现在的学生不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不珍惜受教育机会的现象太多太多,我首先问他们上每一节课有没有人讲话,有没有人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没有人老是爱迟到等,然后指出他们的这种行为严格说来是违法行为,让他们自己归纳不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危害,接着展示了一张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苏明娟的照片,边展示边说:“同学们,看一看这双渴望读书而又无助的大眼睛。”又展示一张反映贫困山区艰苦的学习环境的照片,说:“比一比你和别人的学习条件,再听一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唤:‘我要上学’。”接着在钢琴曲伴奏下让一个学生来朗诵《我要上学》这首歌的歌词。
我对大山说:“我要上学”,大山没回答,送我一只小山雀。
我对妈妈说:“我要上学”,妈妈没说话,继续缝补手中鞋。
我对油灯说:“我要上学”,火苗摇摇头,映着小村长长的夜。
放牛的娃娃做梦不愿醒,放牛的娃娃有名不会写。山下的读书声啊,我们拉个勾!
我要上学!
这歌词配上背景音乐,加上反映贫困山区艰苦的学习环境的照片,让学生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确实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这时我又及时的教导学生:“看一看别人,比一比自己,再想一想家里为你操碎了心,而又经常为你的所作所为伤心落泪的妈妈,唉声叹气的爸爸,认真地履行自己受教育的义务,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受教育的机会吧,让我们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读书,为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我讲到他们的父母时有的学生已经开始流泪,而当周恩来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字样伴随掌声出现在屏幕上时,有学生流着泪站起来鼓掌,使这一节课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达到了高潮。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强信息传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强记忆、提高效率有重要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视觉能记忆25%,两者同时使用能记忆65%,而且视听结合也可获得最佳的知识保持力。教师把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演示,使学生边听边看,有助于学生的记忆理解。
另外在课堂上演示课件,能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清楚地说明要掌握的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做到减时增效。
例如,在讲述八年级上册《撑起自我保护伞》时,因为这课的教学要求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还必须让他们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用反映生活中意外伤害事故的一组图片导入新课,在屏幕上显示大大的英文LEARN TO LIVE(学会生存),讲述每一年中小学生因为意外事故失去生命的数据 ,以及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让他们体会自我保护的重要。在介绍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时,我就直接播放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方面的录象,这样,要比老师用嘴巴讲花的时间少得多,收到的效果好得多。
(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激活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思维是以概括性和间接性为特点的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表现在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政治课上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力图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主动性积极性的表现。而利用多媒体课件是激活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求异思维的最好的方法,一个在学习过程中从来不敢或不会发表一点与众不同见解的学生,日后难以有独立的创造。所以教师应多方设法鼓励并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敢于求异,不因循守旧,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
在讲述八年级上册《蓝天下我们和谐相处》时,关于宽容的内容,我采用小品的形式来引入,让一个学生作解说员讲解篮球场上比赛状况:在快要胜利时,一个运动员因为求胜心切,失误导致本班输球。让另外一个学生当记者来采访班上同学该怎样对待这位导致本班输球的运动员,我最后点评同学们的观点,并指出宽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宽容的前提是错在别人不在自己,然后把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的两个重要人物容麽麽和紫薇的照片,让学生分析俩人的恩怨,接着播放中间的一个片段——皇上要打容麽麽时,紫薇念不打诗为她求情。并且拿棋社的老板和老板娘来做对比,点明宽容的原则。老师及时点拨容麽麽对紫薇犯下了那样的滔天罪行,紫薇都能原谅容麽麽,相比之下同学之间的矛盾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时,有学生会说时代不一样了,我告诉他们,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是宽容的原则依旧,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退一步海阔天空又有何妨?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就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收集学习资料,真实背景等感知内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样通过收集资料,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多媒体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让人欢喜,让人忧
喜:近年来, 我市通过政策予以扶持, 出台各项激励机制予以鼓励, 通过开展各类多媒体教学大赛进行交流、示范,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积极性, 促进了我市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忧:大多数教师从未接受专门的技术培训,而且有的学校硬件、软件资源也相对缺乏,城乡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教师自己的制作能力和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师原来想达到的设计效果难以实现,只好转而求其次,这样无疑会降低课件的效果和质量。另外,由于至今还有不少教师未能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只好依赖于专职课件开发人员。而课件的制作者与设计者、使用者之间往往存在学科差别,两者又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协作,致使开发的课件达不到设计者预期的效果,甚至脱离教学实际,影响了课件使用的价值,降低了课件的使用率。
三、多媒体技术在政治教学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适度,切不可滥用。
就使用的方便性和效果来说,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如果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会导致多媒体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我们应以课堂为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常规教学。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做成多媒体,或都有做成多媒体的必要,我们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施效果。因此,一学期每个班在多媒体教室上两次课就够了。
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各种媒体竞相出台。媒体的多样性要求实施媒体教学时,要认真比较,精心筛选,达到最佳组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有利于说明问题和学生理解的媒体手段。不应过分注重教学手段的新颖,加入过多的图像、动画,并且教师还要对每一幅画面上的信息加以限制,否则,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把多媒体形声化的优点变成缺点。有的教师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他的幻灯片切换方式太多,声音多种多样,而且在用幻灯片展示文字材料时,旁边又加上比文字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卡通人物,甚至QQ表情,分散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干扰学生视听,扰乱学生思维,违背了心理学中的主体与背景关系的原理,其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使用的媒体过多,使教学容量大幅度增加,势必使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减少,甚至出现新形势下的填鸭式教学,只不过由传统嘴巴灌输变成现代媒体灌输。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处理好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切忌过分追求形式,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
现代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和比较优势。但是课堂上不应一味追求使用现代媒体。传统媒体同样具有能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方便、直接等比较优势。
例如,在讲身份证时,直接拿一个身份证给学生看要比在屏幕上展示身份证更形象,在讲适度原则时,让学生亲自用气筒给气球打气要比在课件中制作一个FLASH动画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现代媒体教学与传统媒体教学并非水火不容,两者应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以发挥整体优势,共同为教学服务。
(三)、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要注意人机交互的原则。
政治课教学的精髓就在于师生的交流,因此,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导,学生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多媒体技术不管有多先进,它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永远不可能代替老师在教学中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这个多面手的作用,教师依然要靠自己的声音语言、体态语言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否则,教师就成了计算机多媒体的奴隶,将大大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注意先后顺序、快慢速度和方法。
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要注意声音、图像、文字、动画、链接等要有使用的先后顺序、快慢速度和演示方式,如果播放太快学生则无法理解,如果顺序颠倒则会造成思路混乱、体系不清,也就不能将科学性、观赏性、辅助性融为一体,无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达到提高实效性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师深钻大纲教材,精心设计课件,并熟悉课件,在讲课过程中把课件——老师——学生融为一体,随着课件的播放,让老师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duō méi tǐ) 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实际上它是两个媒体;声音和图像,或者用现在的术语:音响和电视。
政治教学中包括课件的使用,放相关的影片,使用幻灯片,投影仪,放音乐谈体会等在教学中使用都是多媒体的应用!!
这个问题分类错误,应该是在教师论文类别的,放在升学考试中,类别归错了。
这个真没什么好讲的,就是把课本中的大小标题甚至课文打在PPT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