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今年2016年语文病句那道选择是什么 还有小阅读第二道是什么 急

2024-11-13 04:13: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知识要点 病句的基本类型: 1.语序不当 (1)句义词序失调;(2)句子成分次序失调;(3)分句次序失调。 2.结构混乱(1)杂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2)藕断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4)反客为主(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作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不清); (5)结构含混(因结构不清晰可使句子产生两种意义)。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 (2)赘余(堆砌、重复、可有可无、“的”字多余、宾语中心语赘余、代词赘余、复数表达赘余、方位词赘余、时态表达赘余、虚词赘余、形容词赘余)。 4.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5.表意不明 (1)令人费解; (2)有歧义。 6.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2)范围不清;(3)强加因果;(4)主客倒置;(5)推理不合逻辑。(三)命题方向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既有辨析,又有修改。从题型上看,大致有两大类:一是选择题(在第Ⅰ卷),二是主观题(在第Ⅱ卷)。就选择题而言,重点考辨析,多为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四个选项基本顾及病句的几种类型,分值为3分。主观题不仅仅停留在辨析上,还要求修改,考查的病句类型稍有扩展,除考语法外,还涉及了标点和词语问题,近三年有些修改题还结合着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等一起考查,比起选择题,修改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分值在3~5分。(四)解题方法 1.辨析方法 辨析语句是否有毛病,要掌握分析方法,下边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情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要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2)结构分析法 第一,主干枝叶梳理法。 语句有单复句两种,单句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第二,层次意义分析法。 层次意义分析法主要适合于复句。即先分析各分句之间的层次,再看意义关系是否得当。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道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断三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意关系是否合适。 (5)规律标志法 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有标志的部位,例如,有多个否定词的句子,往往出现否定不当的错误;有“能否”、“是否”等词语的句子,往往出现一面与两面不对应的错误;介词结构在句首的句子,往往出现介词结构掩盖主语的错误等等。做题时,可根据这类句子的特点,顺藤摸瓜,准确地找到病症所在,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 2.修改方法 选择题,辨析出正误就可以了,但修改题还需将错误的改正过来。这就须掌握修改方法。那么怎样修改病句呢 修改病句,一是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意;②修改后不能出现新的语病;③保持句子的简洁;④要根据实际表达需要修改。二是运用恰当的修改方法。修改方法可概括为四个字:①增(对于成分残缺的病句,要将缺少的成分补全);②换(对于用词不准的病句,要换用准确的词语);③调(对于语序不当的病句,要采用调动词语调整句子等方法使语序合理);④删(对成分多余、重复累赘的病句,要将这多余、重复累赘的部分删去)。★对话高考 【例1】(2004年全国高考卷Ⅰ)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儿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解析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根据2004年《考试大纲》的要求,重新纳入考查范围的内容,难度并不大。A项中引文内的“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与“三项任务”构成解说关系,所以,应该将“三项任务”后的逗号改成冒号。B项中的“健康秩序、健康生活”是“主题”而不是书名或其他作品名,不能使用书名号,应该换成引号。C项中冒号前面提出了两方面的困难,后面是一个结论,所以冒号使用正确,其中的顿号也是正确的,“旅游线路老化”和“接待能力不足”、“游客口味不一”和“经济承受能力不同”,充当了“是”的宾语,它们都属于句中停顿,所以用顿号。D项中最后一个分句内虽然含有疑问代词“如何”,但是这个分句是陈述句,所以不能使用问号,应该把问号改成句号。 答案 C 【例2】 (2004年全国高考湖南卷)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B.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解析 A.“……”与“等”不能同时用,应去掉“……”。B.三个并列的分句,应用分号: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C.转述别人的话,没有疑问,故不应用问号;并且“四书,’是书名,应加书名号。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答案 D 【例3】(2004年全国高考卷Ⅲ)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篡。正因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解析 A.“雅思考试”和“博思考试”属于一种考试类别,不是书籍,不应用书名号。应换成引号;B.“天上渐渐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尽管有疑问语气,但它们在句中分别作“分(不清) ”“ (不)知道”的宾语,所以不应用问号,前一个问号可换成逗号或分号,后一问号换成句号。C.去掉引号和冒号。 答案 D 【例4】(2004年全国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C.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D.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解析 A.“耿耿于怀”在这里用的是它的本义,“有心事”。C.“不可或缺”,不可缺少,符合题意。D.“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是一个熟语,指事出有因。B.“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不能用来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答案 B 【例5】(2004年全国高考重庆卷)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损施瓦辛格形象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被翻出来了。 B.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吗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 C.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D.就你摊的那些活儿,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弄清爽!谁像你,几天也拿不下来。 解析 A.“陈芝麻烂谷子”指陈旧的事情,舍语境。B.“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意思很明了,自己都救不了,当然“救不了你”。D.“三下五除二”指干事麻利,效率高,合语境。C.“杀回马枪”是反戈一击的意思,用在此不合语境。 答案 C 【例6】(2004年全国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解析 A.“勉为其难”指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符合题意。C.“山不转水转”指事物轮回,下岗职工从这个岗位退下了,还可去找另一个岗位,合语境。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这里指某些人“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合语境。B.“别无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这里的意思是“没有别的长处”,故用在此不合语境。 答案 B 【例7】(2004年全国高考卷Ⅰ)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些: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解析 表意不明是《考试大纲》列举的病句类型之一,通常又可以分为语义性表义不明和结构性表义不明两种。A项属于语义性表义不明,读者可以理解为“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而索尼公司的产品则没有这种错觉-在这一点上两种产品不一样:也可以理解为索尼公司的产品“给人的视感感受”“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而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则没有这种错觉,在这一点上两种产品不一样。到底哪一种产品“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读者弄不明白。B项也属于语义性袁义不明,因为最后一个分句中的“此”是一个代词,而它所承接的上句又是一个袁择关系的句子,这样指代不明,读者就弄不明白“经济学家”对“只是嘴上说说’’的看法是否定的,还是对“要采取果断措施”的看法是否定的了。D项属于结构性表义不明,最后一个分句可以理解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也可以理解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停顿不同,其 意义也就大不一样了。 答案 C 【例8】(2004年春季全国高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在北京市旧城区改造中,新的建筑应以故宫和皇城为中心向外分七个层次逐步提高。 C.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解析 A项“对于”用错,应放在“鸦片战争”句之前。考查的是成分残缺的毛病。B项“新的建筑”与“逐步提高”不搭配,应改为“逐步展开”或“逐步延伸”。C项重复,“她的第一部处女作”中“处女作”就是“第一部”。 答案 D 【例9】(2004年全国高考卷II)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干多余元。 B.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昆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D.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解析 A.“多”“余”重复,去掉其中任何一个均可;“诉讼费”前加“交纳”。B.“时间要在……进行”杂糅,去掉“进行”;另外,“3个月到2个星期”应改为“2个星期到3个月”。D.“面对……美国队”这个部分成分残缺,应改为“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队员组成的美国队”。 答案 C常见标点符号错误例析 1.非疑问句用问号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句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这样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3.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用顿号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不符合表述原意。 7.集合词语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这些词语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 8.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9.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10.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1.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王、程作“三位女杰”的说明词语。 12.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13.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 14.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上句李白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句“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只是句中的宾语部分,句末点号则应放在引号外。一般来说,凡前面用了冒号,便是提示下面的引文是独立成句的。 15.直排引号用于横排 “一石激起干层浪,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真是人间自有真情在。” 引号有直排和横排之分。直排用「 」,横排用“”、‘’,不能横竖不分,乱用一气。有些广告设计者误以为直排引号「 」。古色古香,身价高于横排符号,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16.不是书名用书名号 《丽达公寓》即日发售,……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便滥用书名号。摘自黄冈中学2006届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