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自行车从成都出发,沿着川藏线,用了26天时间骑到拉萨,行进路程约2274.7公里,途中骑越14座4000米级高山、2座5000米级高山,从四川盆地一直骑行到海拔5008米的青藏高原……”当多数大学生选择了暑假悠闲的“宅居”生活时,浙师大的大三学生倪孟威和大四的沈佳交上了一份“另类的暑期作业”。 “今天骑了将近12个小时!上山7个小时已经够崩溃了,下山5个小时竟然还是超烂的路,速度和上山差不多。”“已骑过两座4000米以上的山了,高原反应只有一点了,这里的草原实在太美了!”……打开他们已经“翻烂”的日记本,这样的描述随处可见。 两个人的“长征”不孤独 沈佳很早就在学校BBS和外部网站上宣传自己的川藏骑行计划,他本以为这样一项“值得铭记一生”的经历会有很多报名者,自己的队伍会发展得很“庞大”,却没想到网上“支持者甚众,参加者寥寥”,有意向的不是体质不过关就是毅力不坚定,经过几次筛选和拉练只剩下倪孟威一人。尽管这样,他们还是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开始在学校周围山上做出发前的“拉练”准备,在取得家人的理解支持后,他们出发了。“这注定是我们两个人的战斗。”沈佳笑着说。 乘火车到成都后,他们跨上自行车,驮着25公斤重的行李,踏上了川藏线。其实他们两个人的旅途并不孤独,因为经常能碰到“志同道合”的“驴友”结伴而行,虽说可能会很快分别。“那一刻,陌生人之间毫无生疏之感,交谈时推心置腹,很快大家便能成为好友。”倪孟威说,有一次因为太累而落在“驴友”后面几十里,在追赶到高尔寺山的一个路口时,突然一人拿刀冲过来让他停车,他被吓坏了,以为是抢劫的,没想到对方是卖西瓜的摊主。原来,前面“驴友”在他摊位上买了西瓜,特地为倪孟威留了几块。捧着西瓜,倪孟威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心里十分感激前面的兄弟们。 说不孤独还因为旅途中有太多的好心人给予他们帮助,口渴难耐时,有藏族大爷请他们喝酥油茶;在找不到取款机无法取钱、饿着肚子睡觉时,藏民请他们吃饭、替他们付住宿费;在骑行中遇到路面障碍时,解放军用铲车载他们过去。“有时骑行数十公里未遇一人也没感到孤独,因为沿途的风景和骑行的思考时刻围绕着我们,根本没时间孤独。”倪孟威说。 川藏线体验别样的“磨难” 出发前,他们都曾有过辉煌的骑行“战果”,沈佳经常在学校外的北山上骑行,还有着骑行徽杭古道的经历;金华周边的不少地方都留下过倪孟威骑车的身影,他甚至从金华一口气骑到宁波。对他们来说,在普通公路上一天骑行300公里简直是“小菜一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想找一条不平坦的路线,挑战一下自己。川藏线就是一条从盆地到高原的爬行路线,很多路段崎岖狭窄,经常翻山越岭,很合他们的“口味”。 在川藏线上,他们欣赏着美丽的尼洋河,在上坡路上飙出62.9迈的速度,从早上7点骑到晚上10点,“爬行”183公里路程……这些“光鲜的战绩”并非是他们旅程的全部,充斥在他们身边的还有不少艰险。 他们遇到过一群“文明”的打劫者———看中了沈佳的自行车,说要借骑一会,幸亏机灵的沈佳偷着扎破轮胎,才没有使打劫者得逞;他们经常遇到野狗的突袭,背包都被咬坏过。在实战中,他们总结出对付野狗的方法:在遇到狗的时候,推着车行走,可以避免受到袭击时从车上摔下来;若推车时有狗进攻,则随手捡起石头吓唬它们,这样一般就能过关。 很多年轻人对他们这种冒险的举动很费解,并劝过他们不必去受这份罪。对此,倪孟威说,选择川藏线就是想经历一种磨难,没做好吃苦的准备就不会上路。他们不是追求成功后别人的称赞,而是享受骑行的过程,追求一种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博客里,沈佳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今天不以自己的思想去生活,那明天就要以自己的生活去思想了。”